编者按:两只小老鼠和他们的房东,住在北京大望路附近的一栋建筑中,他们发生的故事,就是这本黑白漫画书的全部。在这本书的出版过程中,有很多坎坷和想来会心一笑的情景,回炉重造、历经5位设计师、文稿修改5次、创作了一首主题曲……它的诞生到底经历了什么?
2020年上半年,漫画类新书的出版大事记绕不开白茶的“吾皇系列”和林帝浣的“小林漫画”,他们“暖萌、治愈系”的画风赢得了许多读者的喜爱。
在琳琅满目的彩色漫画书中,一本独具一格的黑白漫画书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那就是海带的漫画书《老鼠什么都知道》,它来自同名公号“老鼠什么都知道”。自6月份上市以来,这本书一直跻身在当当的漫画新书榜。
“老鼠什么都知道”系列漫画自创作以来受到了几十万读者的支持,这本书自出版以来也是备受读者们的喜爱。
一本简单的黑白漫画书,为什么拥有如此的魅力?它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出版历程?在营销上又有哪些新尝试?
书名:《老鼠什么都知道》
作者:海带
出版时间:2020年6月
从选目确定到“回炉重造”的痛苦打磨
《老鼠什么都知道》的漫画主角只有两只小老鼠和他们的房东,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北京大望路附近的一栋建筑中。
在一个直径约15cm 的洞里,这两只老鼠很话痨。他们总喜欢躲在人类背后发表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他们谈论房东、谈论减肥、失眠和消费主义的魔咒等等。但是,所有的谈论都是像是谈论我们自身。
海带的漫画“极其简单”,简单到第一次看他的漫画会产生一种疑问“这也是漫画”?在他的漫画中,所有画面都是围绕老鼠们的聊天,有时候一篇漫画老鼠们的动作变化幅度非常小,恍惚中让人生出一种现代性泛滥的 “荒诞复制式观感”。
他的漫画之所以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位居第一位的原因其实是他那“伍迪·艾伦式”唠叨的漫画配文,实在是拥有十足的“知识分子老鼠气质”。
思考自我的时候,“这是一个镶嵌在惯性里的,事实上非常乏味的人,即便在俯卧撑上,他的行为也更像是自我说服,而不是真正的改变……”。
打开冰箱的时候,“你意识到自己不仅在审视食物的储藏和计划,在这短暂的一刻,你也在审视自己的生活”。
吃零食的时候,“不过最恐怖的还是瓜子儿,它可以消解一切严肃的东西,是解构型核武器。”!
2016年的一天,海带曾以两只小老鼠为主角,画了一幅漫画 《你吃过黄油吗》 。
老鼠们把无法吃到黄油的悲伤,组织成了一篇长篇大论,初读来让人觉得十分好笑。细咂摸,明明画的是老鼠的故事,为什么像极了深夜孤独的两个自己在对话啊。
类似这样的漫画还有许多,海带的漫画妙就妙在这些长篇大论。
有读者吐槽“这大概是我见过最话痨的漫画家了”。
也有读者调侃到“太好看了,把自己卖了我都要给作者打赏”!
那时候开始,这两个像“熊”一样的老鼠,成为了海带漫画的主角。再后来,老鼠们的形象实现了进化,他们拥有了自己的名字,这是十分荒诞的漫画主角的名字……。那就是老鼠A、老鼠B和房东。
老鼠A
老鼠B
房东
最初对海带的原漫画进行筛选的时候,我们遇到了第一个难题。几年之间数百幅的漫画作品,改编为一本漫画书的话,选目该如何取舍呢?
首先,作为产品出品方,需要分析“老鼠”受人喜欢的理由在何处,找到它,并将其保留以及帮助它将优势最大化。据了解,大多数人关注这个公号是因为喜欢看“老鼠”对人类生活刻薄而精准的解读。
于是,我们将这个公众号上的爆款文章进行一次阅读量的统计,梳理出一条以四季为主线的叙事逻辑,使原本碎片化的文章有了完整的故事形态。
经过第一次筛选,我们定下了图书的选目范围一共是88篇优质漫画。
其次,选目确定后,下一个难关是如何排版?
海带的这一系列黑白漫画,除去特殊场景设置所有的色彩变化几乎为零,怎样才能降低读者的阅读疲惫感?加之两只老鼠在漫画中的动作变化相对其他漫画也较少,那如何设计才能凸显漫画的优点即“睿智性”和“幽默性”呢?
海带之前有一篇漫画是《写给哥哥的信》,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爱。即刻曾为这个漫画招募了许多读者,做了一场融合了各种语言的朗读活动,包含普通话、方言、英语和日语等。
这篇漫画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是如此真诚和坦率地写出了“思念”这两个字。
结合这个颇受读者欢迎的漫画《写给哥哥的信》,我们决定将整本书做成一个邮筒的样式,读者可以从邮筒的送信口处,抽出内文来阅读(想象一下卫生间的卷纸……)
为此,还生出了一句吐槽“阅读此书就像是人生,再难都不能停下来。而翻面,还有。”
这一版的装帧设计十分不走寻常路。“邮筒版”图书的外盒包装设计如下:
打样出来后长这个样子:
为了适应这个邮筒的设计,我们进行了第二次的书稿编辑和删改,将原始的88篇缩减到54篇,对于书的正文来讲恰好是正反面各27篇漫画。
“邮筒设计方案”构思是内文正面安放“春夏”的故事,背面是“秋冬”的故事。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反复推敲、琢磨,我们终于敲定了正反面的所有故事,算好了每一篇故事的图片数量。负责印制的同事也迅速而完美的完成了我们想要的盒子设计。万事俱备,只欠下印。
作者和我们在敲定最终下印前的图书时,商议决定回炉重造,因为这个邮筒式设计最终看起来并不如想象的那么成熟。
此时,是2020年的4月,这意味着图书所有的产品形态都要重新设计。
图书打磨,回归到“怀旧”的连环画形态
“作者和编辑之间有一种微妙的权力之争,作者是作品的灵魂,他们是最了解自己作品的人;编辑同样也会把作品当成自己的孩子,客观看待孩子的优缺点,用心打造,希望为他们谋取一个灿烂的未来,各有考虑,各有立场。
这中间有过太多次的磨合、沟通(不温柔的),甚至是争吵,最终结果都是为孩子好,希望他能以最完美的状态出生,希望他的出生能够带给欣赏他的人一点快乐和安抚。”
于是,我们开始了第二遍的图书出版历程,从三审三校工作到最终下印,所有流程重来一遍。
这本书前后一共经历了五位设计师,真是感慨,所有心血好像都花在不起眼之处了。
最终图书的产品形态回归到了小开本连环画形式,恰恰和它本身的漫画风格一样。
终版的书,所有装帧设计都是作者海带亲自完成的。但是有个bug,他其实并不会使用相关的软件进行设计和排版。于是,我们请了一位设计师专门把海带的设计图全部重新设计为适合印制的文件。
在一般图书注重“奋力吆喝”的书封设计上,海带坚持使用了“老鼠漫画风格”的腰封设计,“所有文案纯属虚构”。腰封正反面如下:
书封上的这些“名刊”均出自《老鼠什么都知道》系列漫画,都是虚拟刊物。
封面终审的时候,法务老师提了一条修改,必须在封面上加一句“本书封面文字与评论均属虚构”。虽然作为设计师的海带很不喜欢这种破坏美感的存在……
所有的内文排版,在和作者的多次沟通下,最终调整为了“怀旧风”的连环画感。每页有两幅漫画,全书极致地精简到共有20个故事。这就是我们从海带近四年的漫画创作中提炼出来的“日月之精华”。
2020年5月中下旬,在日夜加班的挣扎之后,这本书又该送去印厂了。
在和作者确认打样的时候,我们又做了一次细节调整。所有漫画全部调整为在奇数页结束,然后单独留出一页“空白页”做阅读节奏的调整,所有的漫画 “标题页”统一排版在这一页白页之后。细节是魔鬼,这样所有的漫画排版看起来才是最整洁和完美的。
至此,在第二次下印前,我们又来了一次文稿调整和删改。
认真算起来,这是第五次改稿了。
2020年5月29日,国内疫情进入了一个看似平稳的时期,我们和作者一起跑到来回200多公里的天津印厂去见证 “老鼠的诞生”。
印厂师傅调整书封颜色
为了与纯白雅致的封面形成反差,腰封我们使用了潘通色,亮黄色,还刻意过了一层油,凸显有层次递进的质感。
“请参照这个色度来调整灰度”,那天我们数次向印厂的老师交代我们想要的不同灰度,比如书中《午夜航班》一篇漫画就需要三种不同的灰度效果。
其实,谁会在意这本黑白漫画书的“灰度”变化呢?
但是,我们就是这样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反复打磨。
小而美,邀请读者为漫画创作了《大望路之歌》
做书的过程中,我们有趣的编辑同事“奶老师”还找来了一位读者“毛桑”给这本书创作了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取自这本书的一幅漫画《大望路之歌》。
漫画《大望路之歌》,是两只可爱的老鼠一直在唱歌,每句歌词都让人觉得温暖有力。
于是乎,我的同事靠着这篇漫画把一位朋友发展为了《老鼠什么都知道》的读者。
再后来,她和这位独特的读者“毛桑”一起创作出了独一无二的《大望路之歌》。
实话实说,这位可爱的同事,也仅仅是“莅临”了一下创作者毛桑的录音棚,玩了玩小话筒和模拟器,满足了一下个人的好奇心和虚荣心。主要的工作还是毛桑自己哈哈!
6月17日《大望路之歌》最终版定稿。事实证明在后来的营销推广中,这首歌也为这本书加分不少啊!
本职是互联网公司用户体验设计师的社畜“毛桑”又拼了两个大夜,给这首曲子重新录音、修改和弦、丰富阿卡贝拉元素、穿插弦乐,再降噪打磨,得到了现在我们听到的这版《大望路之歌》。
当我最终收到这首曲子的时候,我真是太爱我的同事了!!!
听曲子的时候,我好像看见了“有人穿着破背心和趿拉板坐在竹编椅子上弹吉他,树上有蝉,还有光”。
618前夕,《老鼠什么都知道》这本黑白漫画书正式上市。它的表现也陆续受到了许多人的肯定。
后来的一切都印证了那句话“所有努力都会被看到,并会收到相应的馈赠”。
(本文编辑:王潇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