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密码·海底天宫》是一本探险小说,刚一上市,就登上了当当畅销榜,最高时达到新书热卖总榜第3、小说新书榜第1,三家影视公司随之上门来谈IP改编。不到两月即卖出3万本,在本土原创类型小说市场低迷的今天,这部作品也被读者称为“近年探险小说中的一匹黑马”。

而让这部小说冠以“‘怪谈文学奖’大奖得主何殇首部长篇力作”名目并付梓出版,还要归功于它背后的出版公司。这是一家“夫妻店”,两位创始人,既是出版商,同时也是作者。他们自己策划、自己写,自己署名的书,自己卖;他们有自己的编辑团队和发行渠道,有自己的出版品牌,在诗歌、传记、奇幻、旅行等出版物之间,玩得风生水起……这是一家什么公司?他们的创业故事,要从9年前说起。

2012年3月,诗人张进步在自己北京的租房中摆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了一台激光打印机,然后北京捧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简称“捧读文化”)的前身,北京沐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沐文文化”)就正式宣布成立了。

9年来,这家小而美的民营出版公司,成功推出了“地球旅馆InnEarth”和“怪谈文学奖”两个图书品牌,打造出了畅销百万册、让读者爱不释手的“小粉书”民国传记系列;并且著名幻想小说家骑桶人、写《新宋》的阿越、怪谈文学的鼻祖小泉八云,都是它的旗下作者。

2020年11月,由捧读文化出品的探险小说《桃花源密码·海底天宫》出版。在销量开门红,影视公司主动上门寻求IP改编的情况下,张进步却婉拒了。他表示:“我们做出版不是为了挣快钱和热钱,而是想把它做出价值感,让出版本身向上发展。”他认为现在推进这本书的影视孵化属于不理智行为。

 

《桃花源密码·海底天宫》

何殇/著

捧读文化 出品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20年11月 

那么,这家“冷静”“理智”的出版公司,是怎样博弈市场,成长至今的呢?也许这要从捧读文化两位创始人手中的笔说起。

从文学青年到创业者 

捧读文化是名符其实的“夫妻店”,张进步和程碧,既是创始人,也是这家公司早期唯二的两名员工。自主创业前,他们是两个典型的文艺青年:张进步从中学起开始写诗,1998年开始在《诗刊》《诗选刊》《诗林》《诗潮》等刊物发表作品,是新世纪初活跃在西安的“解放”诗群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来京前已在青年诗人圈子里小有名气;程碧原是青岛一名设计师,写作是她的业余爱好,在《青年文学》等刊物发表一些作品后很受鼓舞,后来决定辞职赴京从事文字工作。

程碧

程碧没想到自己面试磨铁图书编辑的过程如此顺利。也是在这里,他遇见了张进步。

张进步来京之前,在《科幻世界》杂志社做了两年多奇幻文学编辑,与当时已经声名鹊起的骑桶人是同事。2008年,张进步加入磨铁图书成为一名编辑,后来又与程碧一起,加入广东永正图书发行有限公司的北京团队,“但总归是给别人打工”,直到2012年,两个人先后从此间离职,准备自主创业,势要创造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出版王国。于是在自家住处,沐文文化诞生了。

但说是公司,其实一开始只是个策划和制作图书的小工作室。“主要和出版社或民营出版公司合作,我们做选题策划,报给他们审核,联系作者提供书稿,然后交给出版机构印刷发行,通过版税分成获得收益。”张进步说,这一阶段他们的身份更像是生产内容的作者方。

公司叫“沐文”,是从英文“moon”音译而来的。张进步说他在创业以前,就想做一个兼具文艺气质与都市生活美学的图书品牌。考虑到当时市场上旅行类书籍销路甚佳,便形成了一个名为“地球旅馆InnEarth”的丛书想法,以东京、巴黎这样的全球代表性城市为原点,策划出版了一批图书。果然成绩斐然,差不多每本都有3~7万册的销量,其中一本讲述个人异域生活的《东京不热》,尤其洛阳纸贵。

张进步

然而,张进步仍对现状不满,理由是“留不住图书的版权”。他认为沐文文化想要发展,就不能只安心做产业链的某一两个环节,他们起码要“自己能印刷图书,拥有自己的库房”。于是2016年初,沐文文化重新调整了业务模式,除了发行渠道与别人合作,“我们按30折或35折给别人供货,别人再45折、50折把货发出去”,其余的出版流程都在本公司完成。

产业链有了拓展,经营压力也增加了。所以这一时期,他们短暂做了一些迎合市场的读物,比如鸡汤励志类。谈到此处,张进步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我们卖得最好一本书,有50万册的销量,那本书名字叫《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果然听名字就很畅销。

“代理发行,很多时候做书就要受到发行渠道的限制。往往渠道适合卖什么,我们做什么,来自市场的反馈指导了选题策划。”他感到厌倦,他认为沐文文化不能简单成为一个迎合市场的出版公司。于是2018年10月,沐文文化的升级版——捧读文化注册成立。张进步终于有了自己的发行渠道,由于产业链的延伸,他和程碧终于能放开手脚,专心做自己的出版品牌了。

寻找好故事也寻找好作者

2020年10月18日,由捧读文化主办的第一届“怪谈文学奖”在北京举办颁奖典礼。其实,与其说这是一个写作奖项,毋宁说这是一个可以长期运作的原创小说出版品牌。

第一届“怪谈文学奖”在北京举办颁奖典礼

“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想吸纳本土类型小说的创作力量,在来稿中找到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和有潜力的作者,为作品提供出版服务。”张进步说,在2019年前后,国内原创类型小说市场实际上处于一个低谷状态,但他觉得这种环境反而对此事更有利,“市场不浮躁了,做内容才能更纯粹”,恰好公司正在出版小泉八云的《怪谈》,因而将之命名为“怪谈文学奖”。

征文的过程主要靠“刷脸”。张进步在大众出版圈子里积累了不少作者朋友,征稿的消息便通过这些作者的微博、公众号、朋友圈扩散出去,结果反响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第一届竟然收到一万多篇小说稿件。由于来稿短篇居多,捧读文化便将其中优秀的篇什结集出版,现在第一本《怪谈故事集》已成功上架,另有两本仍在紧锣密鼓地走流程,预计今年上半年面世。

说起这一届征稿最大的收获,应该是诗人何殇的首部中国文化探险小说《桃花源密码·海底天宫》。“这是我们“怪谈”系列旗下出版的第一本原创长篇小说”。据张进步透露,这部作品何殇早在参赛之前就开始创作了,当时张进步还给他提了一些建议,后来虽然何殇并没有以这部作品来参加征稿,但张进步还是顺藤摸瓜,签下了这部小说的出版。

他认为,所有成功打动读者的文学作品,最后归结起来一定是因为它自身形成了一个核心意象,这个意象作为记忆点深植于读者脑海,从而为后续情感共鸣和思想表达提供载体。《桃花源密码·海底天宫》就很好地抓住了“桃花源”,这一中国传统神秘文化符号“大做文章”,从而在文化探险与历史传说中获得了辗转腾挪的空间。张进步在和何殇沟通前期创作的时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顺编提一下,《桃花源密码·海底天宫》中一个人物的名字,就叫“张进步”。

此外,作为前同事的奇幻小说家骑桶人的作品,也被顺理成章纳入到“怪谈”谱系中来。2021年1月,《东柯僧院的春天:骑桶人精怪故事集》由捧读文化出版,里面收录了20余篇骑桶人不同时期的中短篇代表作。在张进步眼中,骑桶人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江南、马伯庸、猫腻,都非常推崇他的作品,他现在只差一个破圈的契机”。2020年,《东柯僧院的春天》(单篇作品)同马尔克斯、安吉拉•卡特、乔治·马丁、史蒂芬·金、村上春树等作家的作品,一同入选了美国文学批评家范德米尔夫妇主编的The Big Book of Modern Fantasy(奇幻之书)全球22国奇幻小说100佳,这就为新书的营销提供了一个恰当的时机。

《东柯僧院的春天:骑桶人精怪故事集》

骑桶人/著

捧读文化 出品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21年01月 

既是出版商也是写作者 

《怪谈故事集》由张进步和程碧共同署名主编。但事实上这两位“创作型”的出版人,在成立自己的公司以后,除了参与日常图书出版的选题策划和编辑营销,也会参与到具体内容的创作中。

以他们目前推出的最成功的民国传记系列“小粉书”为例,程碧就是其中最先动笔的作者。她选择的传主是林徽因。当时市面上已经很多林徽因的传记了,所以程碧在构思阶段就有把内容做出差异化的打算。她在叙述上没有采用一般流行的线性写法,把传主从生写到死,而是选择了用各章节相对独立的方式,通过一个个切面,展现林徽因的不同经历、不同内涵、不同思想、不同情感,“读者打开书,也不必非要从头读起”,程碧说。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

程碧/著

捧读文化 出品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19年01月

在设计上,也和其他民国传记“划清界限”。程碧本身是做设计出身,在装帧设计和艺术审美上,天然具有独特的视角。她根本就没考虑把林徽因照片的放到封面上,而是大胆采用了全新的硬壳精装、切口烫金、专色印刷,以少女粉为主kv,主打精致、简约、文艺风格。“我们的定位是都市年轻女生会喜欢的风格,所以首先要在颜值上打动她们”。果然,这本传记甫一上市就大受欢迎,获得了2019年上半年当当新书热卖榜传记类第1名、总榜第3名,2019京东传记榜第1名,至今已累计热销30余万册。

张进步在回答“小而美民营出版公司如何开辟生路”的问题时,也以这本书的畅销做例子进行分析,“跟老牌大社比我们没有资源优势,所以我们必须做出自己的特点——抓特点,而不是一味地追热点”。一方面是内容的差异化,善于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用全新的逻辑写一本传记;另一方面是形式的差异化,通过在包装上下功夫,打造出鲜明的形象,再延展到系列,形成一种符号化的营销。

捧读文化“小粉书”系列全八本

如今,张进步自己的新诗集《那天晚上,月亮像一颗硬糖》,也于刚刚过去的2020年11月份正式出版了。他在置顶的微博中感慨:“感觉准备了好久好久好久了,终于看到蓝纸了。从我发表第一首诗算起,已经二十二年过去了,这是我的第一本公开出版发行的诗集。小说什么的也出版好多本了,可只有诗集这是公开出版发行的第一本。我可是个诗人啊。我们需要对诗更好一些。”尽管想要“对诗更好一些”,但他也深知诗歌类图书营销之难。如何在保持诗歌价值和市场需求中取得平衡,也是今后所有出版从业者都要应对并解决的问题。

《那天晚上,月亮像一颗硬糖》

张进步/著

捧读文化 出品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20年11月

捧读文化对此还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毕竟这是个由诗人和传记作家主理的公司,他们也坦言自己在营销方面的短板。他们笃信内容的价值,相信即便目前正遭遇新媒体冲击的传统出版,也仍有其不可替代之义,“未来十年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动”;他们同时对网络时代层出不穷的传播形式抱有怀疑,“真的所有人都必须花费很大精力去运营新媒体吗?”;他们相信文字的力量,经典的力量,“我们接下来会做一个‘捧读经典’的书系,还会做一个叫‘纯诗’的品牌”;但他们也没有固步自封,没有将出版事业越做越狭隘,“我们今后也会加大和渠道的合作,包括抖音快手微博公众号里面的新媒体大V,把营销做得更好。”也许这正如他们公司的名称——捧读文化——愿更多人捧起书籍,文化因阅读传递。

(本文编辑: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