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前一本“法医笔记”已经热销20万册,再做一本同类型的书,是复制自己,还是走新路,编辑面临着抉择。最后,这本新的“法医笔记”首印5万册,上市后就位居新书榜NO.1,编辑在其中做了什么?总结了哪些经验呢?

《非常疑犯》是真故图书出版的又一部法医类悬疑故事书,刚上市就登上了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年初出版的《非自然死亡:我的法医笔记》已热销20万册,至今依然月销过万。两本书都是专业法医根据真实案件写成,相继成为爆款,逐渐搭建出一个“法医笔记”系列雏形。

“法医笔记”的品牌搭建

2018年,法医刘晓辉在真故旗下“苍衣社”公号开设专栏,讲述亲历的各类案件,因极强的专业性和真实性成为现象级爆款,被读者誉为“近十年来教科书式的法医故事”,全网阅读突破1亿人次。

这让我们认识到,专业法医写的破案故事在悬疑爱好者群体里仍是刚需。于是今年年初,我们将刘晓辉的专栏结集成纸书《非自然死亡:我的法医笔记》。

果不其然,书刚上市就登上新书榜第一名,在抖音、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反响热烈,两月之内,加印6次。这让我们确信,法医秦明之外,市场确实还能容下一个新的法医故事品牌。

因此我们马上开始了《非常疑犯》的出版工作。

《非常疑犯》的作者红眸也是专业法医,处理刑事案件超过300宗。他曾被央视新闻两度报道,还登上过美国的《时代周刊》。本书写的是他追踪10年的一桩连环命案。这个案子很复杂,原本以为是谋杀案,后来却相继牵扯出儿童拐卖、器官黑市、暗网杀人等恶性犯罪事件……

35具尸体,67个犯罪现场,112次反转,223个嫌疑人,全都交织进这个小案带出大案,大案带出连环案的巨大迷局之中。

除了完整还原整个案子,从现场勘查、尸体解剖、毒物化验、证据链搭建等整个破案流程外,作者还细致呈现了破案过程中涉及到的法医技术。类似雕塑法颅骨还原、Chelex-100血迹提取等专业法医技术至少57种,同时还介绍了法医人类学、法医毒物化学、法医精神病理学等13门专业学科。

1.webp_副本.jpg

因为都是专业法医根据亲历案件写成的故事,我们决定把这本书和之前的《非自然死亡:我的法医笔记》放到一起,搭建一个“法医笔记”系列,按照品牌化的路子运作这套书。

基于这个思路,《非常疑犯》的封面设计、腰封文案,甚至当当、京东网页上的宣传海报,都直接复制了《非自然死亡:我的法医笔记》的风格,突出强调专业性和真实性。

2.webp_副本.jpg

《非自然死亡:我的法医笔记》的作者刘晓辉,还特意为这本书写了一段推荐语:

法医红眸是我的同行,《非常疑犯》是根据他亲身经历的案件改编,延续了“法医笔记”这个系列专业、真实的写作风格。

我们将这段话放在所有的宣传物料上,也直接印在了《非常疑犯》的腰封、勒口上。

通过这几步动作,我们将两本书紧密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系列雏形。

营销策略的复制

当初要复制《非自然死亡:我的法医笔记》的营销策略时,团队其实有争议。有同事觉得,复制自己没啥意思,应该探索新的路径、新的技巧,这样每做一本书,就能掌握一个新策略。

但最后我们还是决定走老路。这件事其实非常有意义。

一是通过复制,我们能检验之前《非自然死亡:我的法医笔记》的策略是否真的有效,而不是运气使然。

如果一个策略能反复成功,那就能把这个经验固定下来,成为团队的一个核心打法。

更重要的是,虽然走的是同一条路,但每走一次,都能把之前走错的改正,走对的优化。不断反复,就能把整个方案不断迭代。

这个过程会比较枯燥,但属于打呆仗,结硬寨,长久下去,必能见效。

3.webp_副本.jpg

《非常疑犯》在当当新书排行榜第一名

所以,从产品包装层面复制完《非自然死亡:我的法医笔记》之后,我们营销也是完全复制。不管是从渠道、文案,还是节奏层面,都“抄袭”了我们自己。

首先是渠道。《非自然死亡:我的法医笔记》营销的时候,我们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公号、抖音这两个渠道上,豆瓣、微博等基本没太管。一是因为我们团队初创,人数有限,顾不过来,而且我们发现,公号和抖音上有为数众多的推书、悬疑类账号,转化相当可观。所以我们判断,只要把这些账号吃透,应该就能覆盖到一大批垂直用户。事实证明我们的判断没有错,截止目前,抖音平台上共有40位左右的达人推广这本书,累计带货3.9万册。

再者就是文案。因为公司在公号、抖音都有一批头部账号,所以我们前期会准备好几条不同方向的文案,陆续在自己账号上进行测试,直到测试出阅读量、带货转化率最好的文案,随后只需要做一件事——联系账号批量复制,将这条文案用到极致。一旦发现有效文案,就不要轻易更换,直到在读者群体里打穿打透。

所以《非常疑犯》营销时,我们就沿着这条路子,先在公司的抖音号“惊奇探长”上测试。起初4条都反响平平,到第5条的时候,点赞虽然只有1800左右,但卖货130本,转化比达7%,这其实是非常高的。后面其他账号基本复制了这条文案。

除了发现有效文案外,前期测试的另一个价值在于,有了这样一条爆款视频做参考,跟外部达人沟通起来会更顺畅。毕竟再高明的话术,都不如实打实的数据有说服力。

《非自然死亡:我的法医笔记》积累的另一个重要经验,是对营销节奏的把控。具体来说,就是每周做一次大的营销爆点,不用太密集,不要把营销资源一次全用上。

图书营销不像电影宣传那样有上千万甚至过亿的营销预算,很难做到集中火力进行铺天盖地的营销,那就要定点爆破,每到一个关键节点,进行一次小爆发。而且我们内部有共识,出版是慢工出细活,好的作品应该成为长销品,而不是一瞬即逝的流量品。

《非常疑犯》的营销也基本按照这个节奏进行。而且通过《非自然死亡:我的法医笔记》这本书,不同账号带这类书的具体转化效果,我们也有大概的预期,所以在给《非常疑犯》安排营销资源时,能更加游刃有余。

同时,就像前面说的那样,这又是一次检验,看看某个具体的账号推这种书是不是的确有效。通过反复测试,摸清渠道情况,之后再推类似的书,会更有把握。

数据测试是营销风向标

《非自然死亡:我的法医笔记》、《非常疑犯》能做起来,真故图书可能还有一点自己的独特优势。

真故是新媒体起家,在公众号、抖音、知乎等平台都有头部账号,这两本书的内容之前都在这些平台上进行过连载,前期积累了一定的粉丝基础。

更重要的是,前期连载也是一种市场测试,可以收集读者反馈。什么样的题材、写法,甚至哪个具体的细节能吸引人,在写营销文案的时候,都能直接用上。好的文案,应该是从读者中来,又回到读者中去。

这些故事经过了长达半年到一年的连载,纸质图书才最后落地,前期连载的阅读量、收藏、评论甚至付费等数据,都是我们的营销风向标。

比如说《非自然死亡:我的法医笔记》,书中案件连载的时候,有个“桥梁埋尸案”,用户反馈异常热烈,仅在知乎一个平台的阅读量,就超过了1800万。这也为我们纸质书的营销提供了参考,实际推广过程中,这个案子的数据表现的确也是最好的。

4.webp_副本.jpg

“法医笔记”系列的爆款复制之路,让我们积累到了一些经验,这里简单总结一下。

一是品牌化运作。在做《非自然死亡:我的法医笔记》时,我们就判断图书市场至少还能容纳一个法医故事品牌。因此将《非常疑犯》跟《非自然死亡》捆绑,搭建了“法医笔记”这个品牌。

二是从产品包装、营销策略上复制已有道路,把成功经验固定下来,并进行优化迭代。

三是将公号、知乎号等新媒体渠道当成一个测试基地,根据数据反馈,进行图书的产品包装和营销。

《非自然死亡:我的法医笔记》《非常疑犯》两本书目前的市场反馈,坚定了我们对“法医笔记”系列的信心。值得一提的是,“法医笔记”系列已经成为真故图书在悬疑品类的拳头产品,我们的作品都坚持扎根现实、立足专业,打造“从悬疑深入现实”的图书风格。后续,团队还储备了一系列法医、刑警写的破案故事,也会按照之前的模式进行探索。

“法医笔记”系列的征程才刚刚开始,我们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探索出一套我们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打法。

(本文编辑:程雪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