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年报季”开启了!3月30日,新华文轩、中信出版、果麦文化3家出版业上市公司2021年年报出炉。3家公司经营情况各有亮点,发展方向各有侧重。本报将年报中的重点内容梳理如下:
3家公司2021年的营业收入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新华文轩同比增长16.12%,中信出版同比增长1.60%,果麦文化同比增长29.83%。但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这一财务指标上,3家公司的表现有所不同,新华文轩和果麦文化呈同比增长之势,分别增长了3.42%和38.73%,而中信出版的净利润同比下滑了14.35%。
中信出版的年报中并未对净利润的下滑做出说明,但从其分行业营业收入情况来看,数字阅读服务营业收入同比下滑7.76%,知识服务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下滑7.55%,或对公司整体经营情况造成了一定影响。
3家公司的基本财务指标
3家出版业上市公司在总资产和净资产维度,都表现较强的增长态势,尤其是果麦文化,虽然整体规模还无法与大型国有出版业上市公司相比,但成长性良好,2021年总资产同比增长44.67%,净资产同比增长41.48%。
3家出版业上市公司2021年度总资产、净资产情况(单位:亿元)
从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来看,新华文轩2021年的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4.60亿元。中信出版和果麦文化的营业收入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从增幅来看,还是果麦文化更胜一筹。
果麦文化将经营业绩的增长归功于整体图书市场在2021年基本摆脱了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公司探索并践行“出版+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其营业收入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比增长20%。
3家出版业上市公司2021年度营业收入、净利润情况(单位:亿元)
从现金流来看,3家公司的差距更明显。新华文轩2021年现金流为20.47亿元,同比增长12.56%;而同为国有出版业上市公司的中信出版,则只有2.85亿元,同比下滑11.70%。中信出版的年报中显示,现金流的减少主要是报告期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减少231.20%所致。
果麦文化作为去年刚刚上市的出版业资本市场“新贵”,在现金流方面的同比增长情况也非常可观,增幅达217.45%。
3家出版业上市公司2021年度现金流、总资产周转率情况(单位:亿元)
3家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普遍向好,果麦文化的总资产周转率达67.14%,从年报中看,其2021年长销书增多,单品品效提升,且其“出版+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实现了交互驱动的良性循环。
从主营业务看3家公司的盈利能力
3家公司的主营业务虽各有侧重,但还是以图书出版与发行为主。2021年,在主营业务收入维度,新华文轩也突破了百亿元。年报中,特别提到了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2.86亿元和0.72亿元,均较上一年有所提升。
另外,新华文轩的互联网销售业务也值得一提,202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60亿元,同比增长 38.98%,主要得益于“全网连锁发行”模式的持续拓展、精细化品类运营水平的提升、技术手段对商品组织/物流组织的促进等。其中,通过第三方电商平台实现销售收入16.33亿元,占互联网销售总收入的72.22%。
中信出版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达18.79亿元,同比增长2.46%。在经管、科普、传记、艺术、少儿等细分领域,中信出版的优势依然在延续。其经管类图书市场占有率持续领跑市场;科普类保持市场第一;传记类排名上升至第二位;艺术类排名提升6位至第六位;少儿图书市场占有率继续提升至3.75%,排名提升1位至第三位。2021年出品了比尔·盖茨的“双碳”著作《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讲述中国百年地理变迁的《这里是中国2》以及关注儿童财商培养的《小狗钱钱》等畅销新书。
果麦文化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31%,增幅也非常可观,其年报显示,纸质书原有的线上和线下渠道销售均有较为明显的上升。2021年推出优质新品图书、进行互联网营销以及通过“CBC”销售模式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加强了对老品的营销力度,“每一个老品都值得通过互联网营销和‘CBC’重新做一遍”。新老品图书均获得良好的市场反馈。
3家出版业上市公司2021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从主营业务毛利率来看,果麦文化较高,达到47.78%,且较上一年增加了0.37个百分点。公版书是果麦文化的一条重要产品线,年报显示,截至目前,果麦文化已积累了包含4000多种经典图书的数据库,其中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近千种。
2021年,果麦文化明确了“让‘果麦经典’畅销且长销”的战略目标,确立了“图、轻、新”的品牌设计理念和专属的事业部。2021年,在互联网营销能力、互联网直销带货以及全覆盖的销售渠道支持下,很多已上市多年的“果麦经典”图书产品销量不仅抑制住了生命周期的下滑趋势,反而获得了巨大增幅,如《狂人日记:鲁迅经典小说集》《鲁迅杂文集》《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了凡四训》及《悉达多》等销量增幅均超过了100%。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出版业在后疫情时代面临的挑战。从中信出版年报中披露的数据来看,印装费、纸张材料费、版税及稿酬、编辑经费等成本,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占营业成本比重(22.23%)较大的印装费,较上一年增加了6.93%。可见,在各种成本上涨、图书市场价格战的双重挤压下,出版机构的利润空间正在不断被压缩。
中信出版2021年营业成本构成(单位:元)
一般图书与业务亮点分析
从一般图书营收的维度来看,中信出版出现了同比下滑,但下滑幅度不大。新华文轩与果麦文化的一般图书营收增幅均比较可观。
3家出版业上市公司2021年度一般图书营收情况(单位:亿元)
据开卷数据显示,新华文轩大众出版市场码洋占有率在全国 37家出版传媒集团中排名第7 位,实洋占有率排名第10位,同比均上升2个位次。
果麦文化近年来,在社科领域的学术文化、心理自助、女性成长、教育等垂直赛道推出了一系列畅销书:历史赛道,策划发行了《易中天中华史》系列,历时9年于2021年底完成整个系列出版上市,该系列累计销量800万册;心理自助赛道,出版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截至2021年底该书累计销量已达250万册,位居2021年非虚构类销量首位。
尽管中信出版的一般图书营收有所下滑,但其在少儿图书市场的优势地位持续加强,2021年,中信出版全面提升少儿业务的规模效应及品牌效应,以IP为核心积极推进少儿出版延展业务。中信童书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全年获得146个奖项。成立原创IP中心,选题原创比例进一步提升。
2022年,中信出版计划成立“中信少儿文化集团”,加速落地儿童成长服务体系。以中信童书为基础,结合IP化的创意生产和标准化的内容生产,通过“端”和“场景”的打造,着力构建儿童成长服务体系。围绕绘本、科普、文学、艺术、亲子家教等条线,搭建儿童知识生产体系,研发会员订阅式的、整合图书/衍生品/数字产品的分龄阅读产品体系。以原创选题为基础,探索开展IP全版权、全产品运营业务。通过线上自媒体和会员订阅、线下儿童主题空间的运营,打造直接面向用户的内容和渠道能力。
通常意义上,传统出版只完成从内容到图书产品的价值链条,以将图书交付给渠道商代销为商业终结。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开始探索To C业务,果麦文化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果麦文化的互联网用户数达6300万,增幅50%,运营的互联网产品账号超过70款,在此基础上,推送图、文、音频、视频等互联网内容,吸引粉丝,连接用户,产生互联网To C销售收入。2020年互联网To C销售收入为3435万元,2021年为6709万元,增幅达95%。同时,2020年互联网广告收入为350万元,2021年增至490万元,增幅达40%。
(本文编辑:周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