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北京大学中文系小会议室,洪子诚、程光炜、姜涛、臧棣、钱文亮等全国各地的诗评家聚集一堂。旁边的小黑板上,是时任长江文艺出版社(简称“长江文艺社”)社长刘学明的一行粉笔字:“《中国新诗百年大典》筹备会暨长江诗歌出版中心成立仪式。”
岁移月替,十年转瞬,长江诗歌出版中心这家国内首家诗歌出版工作室,已逐渐发展为国内原创诗歌出版的高地,其发展历程,一如成立仪式上那行粉笔字,朴素、低调,却也银钩铁划,一步一个脚印。
出版机制与出版观念的双重创新
“那是一个诗歌相对沉寂的年份,可以说,长江诗歌出版中心是在诗歌越来越小众、诗歌图书市场越来越小的情况下诞生的。”长江文艺社社长尹志勇说。
彼时的中国,早已不复20世纪80年代“全民读诗、全民写诗”的盛景。中国新诗正遭受前所未有的质疑:先有2008年的“梨花体”风波,继有“韩沈之争” “羊羔体”风波,后又有全网因“废话体”而生的对新诗的嘲弄。新诗的出版环境也不容乐观:长年占据诗歌图书排行榜的,始终是舒婷、北岛、顾城、徐志摩、汪国真这些老面孔;中国新诗的出版更是成为小众出版的代名词,上市的品种不多,出版机构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中国当下的诗歌,几乎没有进入大众的阅读视野。
沉河,本名何性松,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
长江诗歌出版中心是长江文艺社探索机制创新的成果。诗歌中心创始人沉河是全国知名诗人,主任谈骁在中国诗歌界也崭露头角,本着专业人做专业事的原则,诗歌中心在选题策划、图书制作、宣传营销上有充分的自由度。尤其是2017年来,在长江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陈义国的支持下,长江诗歌出版中心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机制创新是保障,出版观念的创新则是驱动。
长江诗歌出版中心的成立逻辑,正是对诗歌出版市场的充分估计,这种诗歌出版,区别于传统出版通过图书销售来获得经济效益,采用定制出版的方式,以服务诗人为核心,以传播诗歌为追求。服务诗人,并不是传统意义的服务作者,而是深度介入诗人出版诗集的上下游,一方面积极团结有志于为诗歌出版贡献力量的民营资金,另一方面协助诗人申报各类文艺基金和出版项目;传播诗歌,则是力图改变诗歌的小圈子化、叫好不叫座的局面,通过定制渠道、全媒体营销方式,力图让诗歌出圈。
基于这双重的创新,长江诗歌出版中心甫一成立,便在诗人群体中建立了影响力和美誉度,迅速打开了诗歌出版的新局面。
关注中国现场,讲好中国故事
近年来,诗歌出版有回暖之势,但许多出版机构的诗歌出版,主要集中于外国诗歌。长江诗歌出版中心成立之初,便以活跃于中国诗歌现场的诗人为主要出版对象。
2013年7月,长江诗歌出版中心成立之初,时任社长刘学明亲自策划出版全面总结百年新诗发展成果的《中国新诗百年大典》,共30卷,由洪子诚、程光炜担任主编,国内30位诗评家担任分卷主编,收录了300多位诗人的万余首新诗,是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新诗选本。这是长江诗歌出版中心整理新诗历史的代表之举。
《中国新诗百年大典》
此后,长江诗歌出版中心深耕诗歌现场,以中坚、成熟、新锐三类诗人为抓手,积极构建中国诗歌现场的全景图;以原创诗集、特色选集、理论文本为三翼,多层面构建中国诗歌的结构图。
十年耕耘,长江诗歌出版中心推出了800余部诗集,举凡在中国诗歌现场有影响力的诗人,吉狄马加、李少君、雷平阳、陈先发、张执浩、大解、沈苇、胡弦、汤养宗、潘洗尘、路也、张二棍、王单单等,都在中心出版过诗集;中心推出了《读诗》《汉诗》《诗歌风赏》《诗建设》《诗收获》等诗歌MOOK,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大学等校园诗选,“象形”“野外”“北回归线”“潜江诗群”“客家诗群”等诗歌流派、群落的系列图书和作品集,《群峰之上》《群岛之辩》《群象之魅》等众多诗歌理论选。
《诗收获》等重点书展示
“这些多层次、多结构的诗歌出版物,真正体现了中国新诗的风貌,这是为未来留下现在的声音,这是在世界诗歌中讲好中国诗歌的故事,发出中国诗歌的声音。”尹志勇表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长江诗歌出版中心对当代诗歌领域的持续关注,得到了诗人的高度肯定。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的著名诗人吉狄马加高度评价了长江诗歌出版中心的拓荒之举,诗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雷平阳称:“长江诗歌出版中心为诗歌乃至其他高雅艺术创作者的作品出版带来了一线天光。”《扬子江诗刊》主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胡弦将中心称为“目前中国诗歌出版的真正的中心”,“虽然做的是出版,折射的却是诗人中正雅和的情怀和精审精确的精神”。
双效结合,多维并构
长江诗歌出版中心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通过品牌打造产生社会效益,继续推出“中国二十一世纪诗丛”,新创“诗想者”书系、“读诗库”诗丛、汉诗文丛、星丛诗系、《诗潮》金典文库、“青春诗会”诗丛、闻一多诗歌奖获奖诗人诗丛、诗收获文丛等。
关注青年诗人的第36届“青春诗会”诗丛
2014年,长江诗歌出版中心出版的《个人史》(大解著)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2018年,出版的《沙漏》(胡弦著)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如果算上2010年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的《云南记》(雷平阳著),则是连续三届获鲁迅文学奖,这在全国的文艺出版社中,是极其罕见的。
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三部诗集
此外,长江诗歌出版中心出版的图书,还获得过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湖北出版政府奖等几十种奖项。2020年中心策划、编选的《“逆行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诗选》入选2020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在打造品牌图书的同时,长江诗歌出版中心也打造出一批品牌作者。在长江诗歌出版中心的发展历史上,雷平阳这个诗人不得不提。可以说,他以一个诗人、一个作者的身份,全程见证了长江诗歌出版中心的创办和发展。
“雷平阳在我们社出版的诗集,都取得了极好的反响,获得了许多重要的诗歌奖。”沉河说。2006年,雷平阳的处女诗集《雷平阳诗选》出版,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奖;2010年,《云南记》出版,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此后,长江诗歌出版中心又推出了他的诗集《基诺山》《送流水》《修灯》,都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成立以来,长江诗歌出版中心积极探索“出版+”领域,通过平台打造、诗歌奖设立、举办诗歌音乐会、诗歌文创产品尝试,多维度丰富中心的发展。
2018年,长江诗歌出版中心联合中国诗歌网,邀请吉狄马加担任编委会主任,著名诗人李少君、雷平阳担任主编,全国30余位诗歌杂志主编、文学杂志诗歌主持担任编委,主办了中国新诗首部季度选本《诗收获》。2019年,中心又联合中共赤壁市委宣传部、中国诗歌网设立《诗收获》诗歌奖,旨在奖掖汉语新诗中富有创造性的诗人,展现汉语新诗的真正“收获”。
如果说,“双效”结合是长江诗歌出版中心的追求;多维并构,则体现了长江诗歌出版中心不断的创新精神和永不止步的勇气。
长江诗歌出版中心的编辑们
“人之所宝,尚或未珍;不有同爱,云胡以亲”,2012年,长江诗歌出版中心在成立的产品册页上写下了这句话。近年来,诗歌的出版与传播生态,正随着自媒体平台的发展而得到改善。虽然诗集出版,仍然难改小众命运,是献给无限的少数人,但长江诗歌出版中心的十年耕耘,正在将这“无限”和“少数”,进行双重的拓展。
“因为对诗的珍视,长江诗歌出版中心存在了十年;因为天下那么多爱诗的人,长江诗歌出版中心会一直存在下去。长江诗歌出版中心将继续发力,力争建设中国诗歌出版的理想家园。”尹志勇说。
(本文编辑:周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