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晚5点,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简称“苏少社”)携手南京凤凰国际书城、凤凰云书坊,成功举办“中国少年的‘诗和远方’——《中国少年》首发式”活动,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汪兴国、凤凰传媒总编辑徐海、凤凰传媒出版部主任樊明、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特级教师朱萍、《中国少年》作者韩青辰、苏少社社长王泳波和副总编辑陈文瑛等出席了活动。
长篇小说《中国少年》由苏少社和《人民文学》杂志共同打造,该作聚焦新安旅行团的光辉精神在当代校园的传承,采用双线结构、儿童视角,从新安小学将要排演的一部关于新安旅行团的话剧切入,在探访、学习和交往上展开精彩的成长故事。一方面讲述特殊年代里新安小好汉们践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在党的关怀和领导下,以文艺为武器,唤起民众抗日救亡的决心,宣传党的主张,努力成为时代新人的英雄事迹,将新安小好汉爱国奋进的昂扬风貌进行了充分的文学表达;同时,通过当下少年学习新安旅行团奋斗历史,践行小好汉红色精神的动人故事,刻画出秦思宇、俞子航、董博等多位少先队员的鲜活形象,展现了新时代少年勤奋好学、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作品内容新,题材新,结构宏阔,将时代情怀、国家叙事融入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以细腻流畅的文笔和曲折精彩的情节,让故事引人入胜又耐人寻味。
汪兴国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少年》的出版给了我三大启示:第一,我们需要更多作家来投入重大题材的文学创作,因为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江苏有特别多的值得用文学来表达的题材,比如韩青辰创作《中国少年》这样的作品,体现了一位作家的责任感。第二,创作重大题材的文学作品,需要找到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艺术表现形式,新安旅行团的成员多是十多岁的少年,用儿童文学来表达,是非常匹配的。第三,重大题材的文学创作,需要多方来推动组织,形成合力。”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向来重视苏少社的精品出版,徐海在致辞中指出,这些年,苏少社出版了多种叫好又叫座的图书产品,把主题出版的艺术性、文学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中国少年》紧扣时代脉搏,回应时代呼声,彰显时代精神,是一部具有广泛传播力的精品力作,我们看到新安旅行团的光辉精神在当代新安小学的学生们身上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希望有更多的小读者通过《中国少年》这部作品,去了解和铭记新旅,发现和感受新旅,主动用新旅精神指引自己,成长为新时代自信自强、爱国爱家的好少年。”
王泳波表示:“《中国少年》是苏少社在主题出版方面的又一次探索和尝试。作品采用由点及面的写作手法,通过对新安旅行团产生和发展中的大事件的细致描摹,完美地展现了烽火岁月里中国少年们人小志气大,爱国走天下的红色精神。更通过历史与现实对照的方式,表现了新旅精神在当代少年们灵魂深处的激荡与回响。我们要感谢那些在大时代中放手一搏,用忘我的奋斗精神去在民族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中国少年们,是他们对国家、对人民炙热的爱,推动着时代的车轮往行进。”
韩青辰介绍说,《中国少年》是一次集体智慧、全团热血的结晶,“我深深感受到每位优秀出版人都是肩负使命、勇担重任、强国奋斗、激情燃烧的战士。”谈及作品的当代意义,她说:“我们应该竭尽全力让这股红色血脉注入青少年的学习、成长和生活中,成为他们灵魂的底色、精神的依托。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让今日少年和昨日少年胜利会师,让中国永葆少年昂扬之气,让少年永志民族复兴,中国与少年一起天天向上、长高长壮,在世界文明版图中愈加美善,只此青绿,葳蕤生光。”
朱萍从一线语文老师的角度分享她的体会:“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要立德树人。而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就是要对孩子们进行革命文化的教育。《中国少年》这部小说恰好能够契合目前的这种教学方式。它很开放,有很强的代入感,其中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召唤力的结构,都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领他们的成长。”
来自新安旅行团母校,江苏淮安新安小学的孩子们在第一时间读到这本书后,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阅读分享活动。本次活动现场播放了他们的阅读分享过程。来自“凤凰少年朗读者”的高美丽、葛悦如两位同学,现场演绎了《中国少年》的精彩片段。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与会嘉宾和读者们纷纷表示,要将新旅团员们勇于担当、勇于实践、不怕困难、自立自强的精神,融入到新时期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教育背景之下,帮助小读者铭记英雄壮举、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据悉,《中国少年》已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22年度定点深入生活项目。
专家评价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高洪波:
历史与现实的巧妙穿插,两个时代的少年演出团体无障碍折叠,用纪实的手法再现了新安旅行团一批真实的具有家国情怀少年人的抗战身姿,又用小说的构思表现出当代少年面对艺术、荣誉及团队意识的特殊感知。虚构的小说人物在历史的舞台上,与真实的人物一一对接,从而升华成一个宏阔的民族复兴主题。
中国少年的希望在一代代理想信念的支撑下茁壮成长,新安小学的平台将展现大时代的变化与风貌。韩青辰运用自己纪实文学扎实的功力,完成了一部相当有难度的儿童长篇小说,结构上也体现出双线推进的匠心。
中国版协少读工委原主任、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原社长 海飞:
《中国少年》将时代情怀、国家叙事融入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之中。小说中的新时代少年,来自作者实地采访收集的素材,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呈现出毛茸茸的生活质感和扑面而来的新鲜气息,仿佛就是与我们擦肩而过、迎着朝阳蹦蹦跳跳去上学的邻家孩童。他们性格多样、多才多艺,满怀理想和朝气,体现了勤奋好学、乐观向上的时代风貌。
《人民文学》杂志主编、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 施战军:
这是一部启人深思的作品,两个年代青少年的理想与行动的共情同向,令我们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从初心本真出发置身历史时代的成长教育观教育,有了新的解悟。成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大道之行,就应该是这样的——“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谈凤霞:
韩青辰的写作向来包含着深重的使命感和正义感,她从报告文学挖掘儿童生存问题的纪实书写、对苏北乡土童年人生的深度书写,到对于警察题材的致敬性书写,再到现在的这部包含了现实感和历史感的《中国少年》,贯穿其中的是她的社会关怀和责任担当。她通过采访寻绎史料,在史实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文学虚构,以双线结构将当下少先队员的学习生活和抗战年代新安旅行团的历史壮举相结合,在两重时空的映照中展现新旅的光辉精神,激励当代儿童奋发向上,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
北京作协儿童文学创委会副主任、编审、中国儿童中心原出版部主任 马光复:
青年女作家韩青辰的新作《中国少年》是一部厚重的很有特点的优秀儿童文学长篇小说。书中通过当今现实生活中的孩子们对当年为新中国的成立而奋斗的新安旅行团的回忆、纪念,书写了战争年代的小英雄、小好汉,大英雄、大好汉们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英雄事迹,同时相互对照,互相关联,精心选取素材,用心刻画人物,匠心编织故事,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少年典型艺术人物形象,讴歌了他们的拼搏、艰苦、团结、斗争、乐观、向上、学习、宽容、忍让等优秀的中国传统文明与文化精神,警示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品深刻而不沉重,轻松而不漂浮。时而如烈火燃烧,时而如清风流水。作品中总能看到一种青春的美好,阳光的明媚。
鲁迅文学院副院长 李东华:
八十多年前,一支由十几名学生组成的“新安旅行团”在国家危亡之际踏上了以文艺的形式宣传抗日的漫漫征途。今天,儿童文学作家韩青辰同样以文艺的形式发掘“新安旅行团”精神,以纪实小说《中国少年》为行进在新征程上的时代新人们送上了最美礼物。
《中国少年》采用双线结构,为历史上的孩子与现实中的孩子找到了同频共振的心灵交接点,并且汇聚为朝向未来的生生不息的力量,为中国少年们在时代演进中从未缺席的蓬勃姿态留下了生动、鲜明的画像。祝贺《人民文学》、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和韩青辰创作、出版了这样一部精品力作。
(本文编辑:程雪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