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书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腰封可以更多用视觉呈现、减少文案吗?”
2012年2月的一个午夜12:00,在深圳一间普通写字楼办公室,原定要在这晚出片的项目没能如期出片,3个疲惫的年轻人还在激烈讨论。
“文案其实还能再优化一轮。”“书名整体往下0.5毫米试试,看起来更舒服。”“腰封颜色可能不保险,出完片必须得去印厂跟色。”
办公椅在地毯上滑动嘎吱作响,3人一会儿凑在一台电脑屏幕前,一会儿散开各自埋头。
在这个无眠夜,经过封面、封底、腰封的重新调整、设计、审校、细节确认,终于凌晨5:00完成了出片。3人一身轻松,锁上大门、走向村口24小时营业的潮汕砂锅粥,用一碗粥安抚一下通宵焦虑的肠胃。
出片的项目是以一只毛绒绒的小鸡为主角的0~3岁幼儿绘本——小鸡球球;随着小鸡球球系列的上市,这家出版机构自此开启“默默做书”的10年,前文提到的3个年轻人,则是初创团队中负责管理、编辑、设计的3个人。这家低调又充满活力的出版机构就是“心喜阅童书”。
很多0~6岁孩子家里读过的、被推荐的、被口口相传的书,都出自心喜阅童书。
如国际安徒生大奖提名作者海伦·奥克森伯里创作的《0~3岁好性格养成绘本:小雷欧》、常年高居婴儿书榜单头部的《小鸡球球触感玩具书》、因受到认物敏感期宝宝和妈妈青睐而引发无数仿版的《0~4岁幼儿认知小百科》,还有能准确把握孩子语言特点和心理发展的《0~3岁行为习惯教养绘本》……这些带着数据和流量的畅销书,让更多家庭认识了倡导“从0岁开始阅读”的童书品牌“心喜阅”。
心喜阅畅销低龄书
作为海豚传媒旗下子品牌,心喜阅一直有“书红社不红、会做低龄书”的标签。
有人问心喜阅是不是只做可可爱爱的小书?我们不能完全认同却也不好反驳。真正好的儿童书,尤其是0~4岁的书确实可爱,因为孩子本真就很可爱;同时,幼儿书又绝不仅仅能用“可爱”来定义。这个年龄段的好书难做,对作者和编辑的儿童观有严苛的考验,更对父母们如何选择与共读有不少挑战。
小书见证大成长,读童书的主角是孩子
在2015年,我们决定了slogan是“世界在孩子面前”,这是我们想对爸爸妈妈们说的话——世界在孩子面前,孩子有很多的可能性。因为“好书,让阅读不止于书;阅读,让世界在孩子面前”。
作为从业者,每天都会面对“童书双重读者”的问题。孩子认为的好书,需要懂孩子的幽默、懂孩子的心理、懂孩子的生活;父母认为的好书就得寓教于乐,笑声背后得到什么很重要。那一个项目摆在面前做与不做、做成什么样,要怎么去做判断?
每当出现争论、分歧、自我怀疑的时候,帮助团队做决定的往往是一个问题的答案——我们为谁做书?对,我们为小孩子做书。读童书的主角是孩子,家长的角色是陪伴。“孩子需要这本书吗?”“孩子觉得这本书有意思吗?”然后才是“家长会买吗?”,提问的顺序得是这样。
《穿衣服的歌》,心喜阅童书出品
像《穿衣服的歌》这样的家常小书,就呈现了每个小朋友学穿衣服的“人生一小步”。幼儿很容易就会扣错扣子、分不清裤子前后、将鞋子左右穿反,而这本亲切的小书就用歌谣的方式来引导孩子穿衣穿裤穿鞋,边唱边学特别有操作性。
也许很多大人对这样不重要的书没什么兴趣、也不认为值得一买。但换个角度看,这就是帮孩子高高兴兴地掌握穿衣服这个生活技能,怎么不是重要的书和重要的事,在孩子眼里太重要了。这就是两三岁孩子的真实生活啊。
像《五味太郎·小小故事大王》这么“奇怪”的书,一本书只用了一个字来创作,因为它的创作贯彻了作者“完整的故事=50%作者创作+50%读者互动”的理念。在选题论证环节我们就知道,这么任性给父母们“添麻烦”的书,免不了在销售环节会遭遇各种麻烦。
《五味太郎·小小故事大王》,心喜阅童书出品
但这套书真的长在小龄孩子的笑点和满足点上。我们权衡再三,决定先为孩子做,再来着力解决共读的难点。
在我们的书目里,有一套特别朴素的书,每本薄薄的、孩子刚好能轻松抓起的大小。虽然足足30本,但整体分量还是很轻,成年人一手就能拿起来。它记录了一个幼儿园阶段的小朋友“小雷欧”每一次尝试新事物、每一个“人生小一步”的生活经验。
《0~3岁好性格养成绘本·小雷欧》,心喜阅童书出品
翻开这套书,细心的家长会发现这定价7元左右一本的薄薄小书用了锁线装订,不是薄本书常用的骑马钉,而且边角都经过圆角处理,大大地杜绝了安全隐患,在细节处无不贴心地保护着孩子。预算也许花在了不显著、不讨好的地方,但却让做书、看书的人都非常安心。
这套书看似朴素平常,却是安徒生奖提名作者、两届凯特格林纳威奖得主、婴幼儿图画书大师海伦·奥克森伯里的作品。
这样没有话题性、没有流量密码的书,得到了2岁宝宝打心底的喜欢。很多妈妈一线反馈说孩子每次都要看10多本,连看两小时,感觉跟故事特别有共鸣。
因为收到很多用户的呼声,我们特地签署了有声点读版权,将这套书升级为点读版本,让双职工家庭的爸爸妈妈不用担心,爷爷奶奶陪着、孩子自己就能点就能听故事。
这些编辑们说起来感动、激动的 “启蒙”书,无论销售还是传播上都不能算是成功案例。但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先是为孩子而做书,销售结果的心理落差也能平和面对了;有的书只是还需要时间。
从0岁开始阅读,童年到底需要哪些书?
为孩子做书,就要学习和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回顾我们的童年。
0~6个月的孩子发展大动作,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也需要刺激,我们做了获得英国学前教育金奖的玩具书《Hello baby》《小鸡球球触感玩具书》,今年还将上市与日本联合原创的《小鸡球球发声书》;4~6个月的孩子开始发展手眼协调,和主要照顾人的亲密关系很重要,我们做了《小鸡球球洞洞认知书》《和小鸡球球一起玩》《0~3岁亲密互动玩具书》;7~9个月的孩子在和主要照顾人建立亲密依恋关系的同时分离焦虑也开始出现了,我们做了《妈妈快来陪我玩》《0~3岁幼儿安全感绘本·抱一抱》;10~12个月的孩子进入认物敏感期、开始指物命名学说话了,我们做了《0~4岁幼儿认知小百科》;18个月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我们做了《0~3岁幼儿自我认知绘本》;约22~24个月的孩子进入第一个反抗期,我们做了用手偶游戏引导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的《小鸡球球好习惯手偶玩具书》;31~36个月的孩子到了入园准备期,我们做了《0~3岁好性格养成绘本:小雷欧》《幼儿园行为习惯教养绘本》;3~5岁的孩子从家走向幼儿园,进入小社会,和自己,和他人,和世界的关系萌芽了;我们做了职场妈妈给孩子的礼物《我妈妈的手提包》、生动幽默的社会启蒙绘本《我的邻居鳄鱼巴鲁波》;4~6岁孩子开始为学龄期热身,问号特别多,我们做了《凯迪克奖五部曲:自然探秘之旅》《给孩子的造物大书》;7~9岁的孩子内心世界更丰富,独立阅读的习惯和能力都到了关键期;我们做了侦探冒险小说产品线,包括畅销1000万册的《大侦探福尔摩斯(小学生版)》《胡椒罐大楼的小侦探》《冒险家希尔达》;10~12岁的孩子价值观正在确立,青春期开始了;我们做了《32秒16》这样基于真实事件的成长小说、完整的性教育绘本《我从哪里来》、帮助更多女孩打破外貌焦虑的《女孩,你很ok》等等。
10年时间,我们既做了一些畅销书,也做了不少“经典滞销书”。我们也从最初的“宝宝书”,做到了“少年书”。
记得一位国际版权人在聊天的时候认真地问:你们想做什么样的书呢?如果从业务角度,回答会很具体,某个年龄段、某个门类、某个热点议题、某种形式等等。但当时只有一句话冒出来:做孩子喜欢的书,但不光迎合孩子的喜欢。
数字化内容时代,帮更多小朋友喜欢上书
童书机构越来越多,内容品牌越来越多,很多并不以童书出版方的身份参与童书内容市场的竞争。安安静静做出版的环境已经是不现实的设定。
在互联网对我们每个人生活方式的重塑以后,用户细分散落、童书的购买方式多元、父母们看到的童书资讯却是海量的,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书、家长信任什么样的书和什么样的品牌,是摆在每个出版从业者面前的一个充满变化的课题。可无论购买方式怎么变、传播推广方式怎么变,孩子的成长需要和家长需要的支持并不会有多大改变。
但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亲子阅读也面临不少现实的情况,比如双职工家庭太忙无法全程参与陪伴,隔代养育不知道怎么陪孩子看书,短视频逐渐抢占亲子时光,孩子的注意力和专注力一开始就被干扰了……于是我们在2020年,开启了一条全新的业务线——PIYO PEN点读笔因此诞生了。
2020年PIYO PEN亮相上海书展
我们始终相信亲子阅读的重要性,点读笔在家庭开展早期阅读时是一种辅助工具。希望有PIYO PEN点读笔辅助的同时,在有的家庭里能够让亲子阅读这件事变得更加有趣,更加容易实现。爸爸妈妈甚至其他长辈都能通过点读笔,轻松掌握亲子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孩子通过点读笔生动的语音音效的演绎,感受小剧场一般的奇妙新体验。
这款产品在正式面世前,其实酝酿了将近4年的时间。我们希望孩子们通过亲子阅读打开更多可能性,从孩子的第一本书到成为独立阅读者,都给孩子最好的;这也是我们挑选全球好书时遵循的理念。点读书,同样也要让孩子读最好的。带着这个内在标准,我们对于点读内容的策划与图书出版一样,同样有着苛刻的标准。有时一本书的点读脚本送审会持续3~4个月的打磨。
为了确保给读者带来「处处能点读,处处有惊喜」的阅读体验,在脚本策划阶段,数字编辑会先花时间读懂这本书,仔细地分析故事、分析每一个画面上每一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保呈现每本书的世界观和完整的故事,让每个小角色更立体、更丰富、更好玩。
像《1~4岁幼儿专注力培养游戏书:宝宝专注力1000》这套书,虽然每本书只有24页共12个场景,但圈图数量却在800个左右,相当于每一个场景就有多达66个发声点!
PIYO PEN点读书圈图文件
许多读者反馈会被我们的点读效果所惊艳,也让亲子共读在点读笔辅助下变得更有趣。能获得用户这些真实暖心的好评,离不开数字策划团队每一位伙伴对音效近乎苛刻的追求,也离不开配音后期合作团队的不懈努力。
我们的后期团队曾为了还原最真实的煎鸡蛋的声音,决定不用素材库现有的音效,而是自己在家里直接煎蛋、采集音源。这些背后的发力只为读者们在读每一本书时,都能有亲身经历、参与故事的感觉。
还是那份初心,回归到孩子与家庭的每一个陪伴场景里,我们能做的事其实并不多,就是提供最适合孩子当下阅读的那本书:一本有趣的书,一本感动的书,一本引发好奇的书,一本留在童年记忆、长大后回想起来还想再看一遍的书……
(本文编辑:周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