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文学作为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以其描写自然之美、赞美生命等特点,具有强大的时空穿透力,广受各个时代各个年龄段读者的欢迎,也成为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世界自然文学殿堂中,俄罗斯自然文学无疑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学者韦苇称俄罗斯大自然文学一枝独秀,“在西方国家读者中, 俄罗斯大自然文学是舆论最热最得赞赏的一个文学品类”。广阔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俄罗斯自然文学作品提供了生长的沃土,并结出了累累硕果。

这套“世界自然文学大师作品·美绘本”《大自然里的故事》,选取俄罗斯自然文学领域代表作家作品,并配以精美的绘图,可谓优中选优,美上加美,足以引领小读者们开启一段关于爱与美的自然文学之旅。

 大自然的猫头鹰.png

[俄]康·帕乌斯托夫斯基、[俄]屠格涅夫、[俄]列夫·托尔斯泰 [俄]维·比安基、[俄]米·普里什文 等/著,[]伊·茨冈诺夫/绘,沈念驹石雨晴/译;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228

“亲人般的关注”:一场关于爱的生命探索之旅

自然文学以大自然里发生的一切为描写对象,常常具有丰富的寓意性。小读者对大自然抱有天然的亲近感,因此,自然文学一直以来便是儿童文学的重镇。

“俄罗斯生态文学之父”米·普里什文曾提出 “亲人般的关注”的概念。他主张与大自然万物平视,“我们和整个世界有血统关系,现在我们应该以亲人般的关注来恢复这种关系。”这种像亲人般关注大自然的观点基本可以代表俄罗斯自然文学的创作传统。俄罗斯地广人稀,人与自然有许多独处的机会,普里什文、比安基、斯拉德科夫等人的足迹便深入俄罗斯的森林、沙漠、草原、山脉。在与大自然的密切交流中,作者既向读者科普了自然知识,同时也借由自然开展了一场关于爱的生命教育。

斯拉德科夫被誉为“在大自然里最能发现崭新东西”的人,他敏锐地倾听世界里的各种声音,经常发现许多未曾被人们注意过的自然现象。在《荒野火狐狸》中,他多次描写自然气候以及动物们的反应,展现出独特的观察视角。《进退两难的十一月》写乌云在动物们的呼唤或斥退下忽进忽退,奇妙地解释了“十一月,不像冬天,也不像秋天”这一现象;《对十二月的审判》写动物们集体审判寒冷的十二月,但不断有动物表示反对,最后大家决定“让它自己慢慢走”,点明了不同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之道。

在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同时,读者还能够通过动物的行为和拟人化的语言,感受动物之间乃至人与动物之间的互助互爱,获得宝贵的生命教育。在俄罗斯自然文学奠基作家、世界名著《森林报》的作者比安基笔下,大自然便成为了教育的使者。《弃儿》中作者把䳭鸟的蛋放在柳莺窝里孵,柳莺非但没有排斥,还尽心喂养。作为回报,幼小的䳭鸟用自己的体温给新妈妈的蛋取暖,展现出动物之间的友好互助。《老头和猫头鹰》写开牧场的老头因猫头鹰样貌丑陋驱赶它,以致他的牧场老鼠泛滥、熊蜂不再传粉、三叶草枯萎、牛奶产量锐减。老头只好请求猫头鹰的原谅,重新把猫头鹰尊为贵宾,牛奶产量又增加了。正如书中猫头鹰所言“睦邻友好,心里不焦”,点明了人与动物应该友好相处。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格·罗京斯基认为其作品“巧妙地用飞禽走兽的故事培养孩子们做人的重要品格:勇敢、坚毅、扶助弱小以及对目标的强烈追求”,实为确论。

此外,绘本中还显示出强烈的人道主义的特征,显露出作家对大自然和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世界名著《金蔷薇》的作者帕乌斯托夫斯基便在作品中多次描写恶劣的自然环境。其《温热的面包》写严寒对人们的死亡威胁,《雨蛙》写旱灾对人们生产的影响,《野兔的脚掌》写森林火灾的可怕。面对这可怕的现象,读者心中会自然而然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在全球生态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这些作品仍旧熠熠生辉。它们能够唤醒人们保护生态的意识,帮助读者树立爱护自然、敬畏自然的生态伦理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语言美、结构美、绘画美:可遇而不可求的“三美之旅”

俄罗斯自然文学给人印象深刻的另一特点便是文学之美。其语言之生动、结构之巧妙、绘画之精美,给读者呈上了一顿丰盛的阅读“大餐”。

经典文学作品之所以代代流传,语言之美是重要原因。《大自然里的故事》中收录的作品,生动活泼的语言随处可见。作者充分调动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呈现自然景象之美,运用拟人化修辞让动物们说着地道的丛林语言,三言两笔,柳莺的善良、狗熊的憨厚、狐狸的狡黠便跃然纸上。

米·普里什文作为俄罗斯20世纪重要的语言艺术大师,语言温美细腻,康·帕乌斯托夫斯基评价其语言 “开着花,发着光。”《月光下的刺猬》一文讲述作者和一只刺猬的故事。作者散步时发现了一只刺猬,用靴子尖碰了一下它,“它就从鼻子里发出‘呼哧’的声音,狠狠地喷了口气,并用自己的尖刺扎我的靴子”,一只调皮勇敢的刺猬形象便展现在了读者面前。随后,作者把刺猬带回了家。它把灯光看成是“林子里升起的月亮”,把房间当成林中空地跑来跑去。作者还配合吐起了烟雾,“这就跟在森林里完全一样了:有月亮,有云霭,而我的双腿像是两根树干。”语言生动有趣,极富想象。

在结构上,《大自然里的故事》中有些故事采用传统的 “三段式”讲述方法,能够让读者在回环复沓的结构中感受阅读乐趣。所谓“三段式”,是指类似的情节反复出现三次或多次。这种结构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民间童话、寓言故事当中,它依靠情节或横或纵的关系推动故事发展,强化故事意义的同时又避免过于冗长。在爱·希姆的《洞穴里的狼》一书中,便有很多“三段式”的故事。《抓鱼的熊》一文中,熊坐在河边抓鱼,第一次抓小小的拟鲤失败,被翠鸟嘲笑为“歪脚掌”;第二次熊想要抓雅罗鱼又失败了,在旁的水獭轻松地抓了一条,讥笑熊要不要把鱼尾留给它吃;第三次硕大的梭子鱼游过,熊终于一把抓住,笑到了最后。通过这种层层递进,故事既展示了大自然中的食物链,又强调了不要轻易嘲笑他人。

绘画作为绘本的图像语言,承担着讲述故事的重要功能。翻开《大自然里的故事》,书中精美的绘画扑面而来,栩栩如生。这些生动的绘画既能作为读者认识自然、亲近自然的媒介,亦能培育读者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优美的画作全部来自俄罗斯著名画家的精心创作,从环境的真实度、情感的真挚度、文图的吻合度等方面完美阐释、再现了这些伟大的作品,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别开生面的森林世界。

《大自然里的故事》生动别致、蕴含丰富,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发现不同的美。它虽然只是浩瀚自然文学里的一朵浪花,只是带领读者参观自然文学殿堂的一次短暂旅程,但足以引领读者们开启一段关于爱与美的自然文学之旅。

旅程之后,希望读者收获的不仅仅视觉享受,精神品质的涵养,更能学会如何与大自然的和平共处,继续探寻爱与美的钥匙。

(本文编辑:余若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