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探索自然的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了丰富的神话故事。这样的故事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和后羿射日等,也有充满奇幻色彩的玉皇大帝、三十六天将和七十二地煞等。神话为口头创作,在口口相传中融入了集体的智慧,也嵌入了众人的想象力,是我们非常宝贵的财富。

如今社会进一步发展,我们不仅解释了古人困惑的天地、宇宙等问题,更拓宽了我们生活的空间、思想的边界,包括我们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站在前人想象的肩膀上,融合古今,在想象中创造更为立体而丰富的世界。

在《故宫里的大怪兽》中,作者常怡就以故宫和古老的故宫怪兽传说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奇异的故宫世界,让故宫变身孩子的游乐园,任孩子畅游其中。

而长篇新作《故宫怪兽谈》中,作者不局限在故宫,融入了故宫和北京的传说及历史演变、以故宫为基础构建了5个立体、庞大的平行世界,这里有100种神怪,还有10多种魔法神器。故事设定丰富、融合古今、想象力丰富,可以说是“中国版”《哈利•波特》。

图片

《故宫怪兽谈》

故宫怪兽,通通归我

我们公司拿到了《故宫怪兽谈》的6本稿子(已出版6本,之后还会有3本,目前正在创作中)。初读这部《故宫怪兽谈》是在地铁上,伴随着地铁的轰隆声,我不知不觉就穿梭在“元代皇宫”的地下皇宫、“错误百出”的影子宫殿、“堕落神仙”的天堂隐世界、“北海下的龙宫”水映城和“收藏者天堂”星光城中。

在主人公李小雨、杨永乐和元宝的带领下,我认识了很多故宫里的大怪兽:充满智慧但爱丢东西的角端、忙碌的“社畜”斗牛、有超能力却从不伤人的麒麟,他们有缺点也有优点,身躯庞大且温暖,让我非常有安全感。似乎在地铁里站着的我,旁边就有天马守在旁边……

图片

《故宫怪兽谈1 地下皇宫》插图

我太喜欢这套书了,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很多好玩儿的想法会随之蹦出来。除了故事中的,我还会想如果做书,要在哪里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插图,可以表现这个平行世界的特点;在马黄精、扫晴娘等出现的地方可以用图展现等。所以在开《故宫怪兽谈》的策划会的时候,我的这些想法很自然地就表达出来。

最初,我只负责做《故宫怪兽谈》的第4~6册,一天周五回家的地铁上,没错又是地铁上,我收到一条微信:“怪兽谈6本都交给你做,开心不?”是麻田姐(编室主任)发给我的。项目人员变动会考虑很多因素,但如果领导能信任你,并且自己喜欢的项目都归自己,这种开心就像是你喜欢星星,而领导恰好给了你去星空的车票。

但一套书不仅是要自己喜欢,在正式接手这套书后,我开始认真思考:它究竟有什么价值?它能带给孩子什么?

首先,是我很看重的一点;《故宫怪兽谈》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相对人工智能而言,未来社会,想象力将是人类的一种核心创造力。故事中奇幻的故宫平行世界、诸多异想天开的设定,在孩子刚可以开始读长篇的时候,不仅让小读者觉得趣味十足,还会不断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成为孩子们想象力喷发的“出口”。

第二,书中融入了这么多传统文化知识,可以让孩子在有趣的故事中了解文物、故宫和北京的传说,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比如《故宫怪兽谈1 地下皇宫》中地下皇宫是元代皇宫,这是有原型的,根据新华网2016年5月7日报道: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发布了一组考古成果,包括首次发现的元代地层、大型宫殿建筑遗址、宫廷御用瓷器碎片埋葬坑等。专家一般推断,元代皇宫可能在现存紫禁城附近,或是西侧至北海琼华岛区域。而地下皇宫也根据《元故宫遗录》,参考了元朝皇宫的布局结构。

图片

位于隆宗门西的元代地层、大型宫殿建筑遗址

第三,我读了《故宫怪兽谈》就停不下来,再回去认真研究书中的句子,才发现作者在文字上极为考究。书中句式短、文学性很强:故事伏笔连连,环环相扣;有精彩的心理描写,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运用了很多比喻、拟人等修辞,容易引发读者联想。各种元素综合起来,非常易读,是7岁孩子就能读的长篇童话。

第四,7~12岁孩子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在小学阶段作为家长不能在生活成长和人际交往中去给孩子做所有决定,比如选朋友、替孩子明辨是非。所以,在这套文学作品中通过一次次冒险故事,希望孩子们能像主人公一样拥有这些成长必备能力。包括自我认可、自信做自己的能力,结交朋友的能力,适应新环境、应对挑战困难的能力,学会拒绝的能力,等等。

除了这些因素,还要考虑作者、读者需求、市场情况等。进行市场调研时,我发现,市场上像这样融合古代文化的幻想儿童文学是很少见的,且读者对这种题材儿童文学非常认可,常怡老师的短篇儿童文学《故宫里的大怪兽》,已经卖出近800万册,而《故宫怪兽谈》作为《故宫里的大怪兽》的姊妹篇甚至是某种程度的升级版,肯定会成为读者喜欢的题材。

所以,《故宫怪兽谈》是常怡老师的全新长篇幻想儿童文学,故事延续了主人公李小雨的冒险,转向故宫地下世界和被遮蔽的陌生空间。这套书在极富想象力的故事中融入传说、历史等通识知识,并用生动易读的文字,带领孩子进入一个无边的想象世界,极具市场潜力。

图片

插画师到位,怪兽真的来了!

通过市场调研,我们还发现,如今居于榜单的儿童文学书都有符合图书气质的插图,不仅美观,可以吸引孩子、帮助孩子理解文字,也可以调节阅读节奏。我们的书是幻想文学,故事中有特别多“奇奇怪怪”的怪兽和魔法神器,还有很多奇幻的场景,这些都是非常适合用图片来展现的。

但是去哪里找插画师?我们经历了近7个月,找了20多名插画师试稿,都不是很满意。因为故事是很有想象力的,通俗点说就是比较“飞”,插画师不仅需要有娴熟的绘画技巧,也需要很“飞”,才能把奇幻的故事准确地展现出来,给文字加分。而试稿的插画师,作品虽然线条流畅,技巧熟练,但是形象和构图缺乏想象力。

直到2021年11月,我们才找到了符合我们想象的插画师——迪士尼动画前创意制片人,谭诺老师。谭诺老师是麻田姐孩子同窗的妈妈,更是她一起缓解育儿焦虑“老母亲群”里的好朋友。谭诺老师原本是做动画电影和动画片原型设计的,在业界非常有影响力。影视圈的预算水平跟图书界的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意味着她非常贵,远超我们的预算。但出于朋友间的了解和信(hou)任(lian)值(pi),麻田姐犹豫再三,还是鼓起勇气给谭诺老师发出了合作邀请。谭诺老师第一幅试稿画的是一目五先生,当这个坐在牌匾上五个身体一个眼睛的怪兽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全都欣喜地发现——我们终于找到合适的人了!

图片

三个主角试稿

图片

梨花试稿

常怡老师更是激动地说到:“谭诺老师的画,比其他人好太多了。”从那时候起,我们很快拥有了沟通插画的群,群名就叫:快跑~怪兽来啦!可见,做一个充满想象力的项目,勇(lian)气(pi)非常重要。

确定了插画师,之后一大难点是风格的确定。这本书以故宫为背景,融合了很多传统文化,所以整体风格是想中国风一些,但是又有丰富的想象力,所以插图颜色和风格上应该是新一些,而不能是陈旧的。

根据我们脑海中想象的绘画风格,在绘画方式上,水粉画和水彩画较为合适。水粉画艳丽、柔润、明亮、浑厚,水彩画视觉感觉通透。谭诺老师之所以接受这个项目,是出于对作品真心的热爱,她把这件事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她先后尝试了电脑绘图、水粉手绘,画出来后我们发现,水彩画的流动性更好,色彩更为通透,比较适合我们这套书的气质。

图片

插画风格尝试

第二大难点是要考虑在哪里做插画。插画不仅要好看,更是需要把很多设定有趣的元素加进来,把读者想看的画面通过图片展现出来。我按照之前的看书感受和做编辑的经验,总结了四种可以作画的地方:

1.文章主题、情节发展中重要的节点;

2.根据文章结构作画;

3.画面感、色彩感丰富的地方;

4.抓住打动自己的画面。

谭诺老师是一个本身专业性、责任感非常强的人,她积极性很强、善于自主思考,很有想法。在沟通中,她说一方面,她还想在那些读者看到这里,很希望能看到此元素或情节是什么样子的地方作插画。比如第6册《地煞星》中,元宝的高光时刻,他带着群兽出击救李小雨和杨永乐。这样的大场景,可以为小读者呈现很多种神怪,且画面具有冲击力,很吸引人。

图片

谭诺老师还原了元宝带着群兽出击,救出李小雨和杨永乐的大场景

另一方面,她认为要延展背后的故事,让故事更饱满,也让这个想象的世界更“真实”。比如影子学校中,斗牛说龙大人去疗养了,梨花此时又把情节登在小报上。这里配图如果是龙在泡温泉,手里拿着《故宫怪兽谈》的小报在看,就又可以展示龙大人看报纸的诙谐模样。谭诺老师的真正站在小读者的角度,想法是十分灵动的。

图片

龙大人昆仑山疗养院泡温泉,看着报纸《故宫怪兽谈》

这样,融合了大家的经验和想法,加上插画作者充分发挥能动性,一个个生动的怪兽、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这些画都是谭诺老师亲自手绘,手绘稿还曾在7月11日~7月17日在北京角楼图书馆展出,新华社等媒体的记者看到后都非常喜欢,专门在其网页上刊登了《故宫怪兽谈》的插画图集。

图片

画展现场图

怪兽可不能帮我编加稿件

这套书不仅是我非常喜爱的书,也是我遇到的比较有挑战的一套书。因为它体量很大:6本,每本240页左右,一共1500页;还涉及大量文物、历史演变、文学典故等很多方面的知识点;又是连续的故事,每本的报头和内文都涉及时间,需要进行全套书时间线的梳理;书中有很多伏笔,逻辑严密,要进行逻辑的梳理;既有文字的审校,还有插图的审校。

首先,这套长篇童话的连贯性很强,需要先理顺逻辑。一是书名和内文缺乏逻辑上的紧密联系,需要加一个引子完善逻辑;二是常怡老师文本的质量本身比较高,整体逻辑很顺畅、埋下的伏笔也都有照应,但需要在一些很细小的逻辑、事情发生的合理性、人物行为的合理性上进行考量。

我们首先面临的逻辑问题是书名和内文缺乏联系。本书书名叫《故宫怪兽谈》,本是《故宫里的大怪兽》里面主人公之一——“猫仔队”梨花办的一份报纸名称,但书中除了有在奇数章节有《故宫怪兽谈》的报头和标题,内容和书名之间缺乏联系。在我们面前的有两种解决方法:一是换书名,二是在书中增加一个前言,把书名和内文串起来。

针对换书名,我们考虑再三,还是决定:书名不能换。因为这套书的前三册是出版过的,用的都是《故宫怪兽谈》,且作者和粉丝沟通过程中,也一直叫这套书为《故宫怪兽谈》,如果换了名字,容易让读者产生困惑,解释成本较高。那方法只剩一个:想一个前言串起书名和内文,可以是作者的自述,也可以是一个故事……

怎么把梨花报纸的名字和李小雨的冒险故事连在一起呢?一开始我们是没有思路的,任何一种解释都显得有点儿牵强。

于是我们开了一次头脑风暴会。讨论到一半,田儿姐去了一趟厕所,从厕所回来后,她灵感闪现:如果我们把这看成是报纸的同名小说呢?我平时是很喜欢收集各种零食的包装、各种国家的报纸、各种明信片和徽章的人,顺着田儿姐的思路,这样的画面突然迸出来:如果是梨花要整理自己的报纸,李小雨帮助梨花整理这些报纸的时候看到报道,然后写了报纸的同名小说呢?这样说得通,又能融入故事体系中,田儿姐和同事都很赞同。

于是,我第二天扩充了一下情节,写了第一版的前言:梨花把每期出版过的报纸——《故宫怪兽谈》都藏一份在颐和轩的两个铜鼎炉里备份。但是报纸太多,都“溢”出来了。一次,溢出来的《故宫怪兽谈》甚至被人类小女孩儿捡起来,当作垃圾扔到了垃圾堆。

这样的事情多了,梨花决定开辟新的“储藏室”——乐寿堂的两个铜鼎炉,谁来帮她整理报纸并放到新的储藏室呢?当然是李小雨了,李小雨在整理报纸的过程中,发现了她在平行世界冒险的报道。李小雨在和朋友们边整理、边回忆的过程中,梨花提议,我可以在报纸上给你开个专栏,讲你们在平行世界的历险故事。报纸上的这些故事连在一起,就是这套书中的故事。

这个前言发给常怡老师,她给予了高度认可,并在初稿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故宫怪兽谈》本来常年被藏在故宫颐和轩的鼎炉里。现在,因为工作人员要对这两个鼎炉进行清洗和修复,所以,梨花只能把报纸都抱到李小雨妈妈的办公室里。看到脏兮兮的、潮湿变形的报纸,李小雨建议:应该把它们按照年份分别放进不同的塑料文件袋。这项任务自然就落在了李小雨的身上。可是,李小雨在整理的过程中,却发现了当时进入地下皇宫、误入影子宫殿的新闻。

在抱怨梨花新闻写得简单无趣时,梨花吐槽道:“我这是新闻报道,又不是小说,要是你觉得不够好,有本事自己写呀!”李小雨被梨花说得愣住了,自己写?对呀,有什么不行的?连一只野猫都能办报纸,自己已经是中学生了,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经历过的故事写下来呢?于是,她一边看着《故宫怪兽谈》的新闻报道,一边整理着自己的回忆,最终完成了这部《故宫怪兽谈》同名小说,深入到更为奇幻的世界,和朋友们开启了意想不到的冒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前言

这样读者从书名开始,就可以进入故事中,让我们的故事更完整,也让这个想象世界更饱满。

此外,我们还对书中一些细小的逻辑问题进行了完善。比如在第四册中,李小雨累了一下午后,回到办公室后,便喝起了咖啡。而之前从没提过李小雨喝咖啡,这里为什么她要在晚上喝咖啡?就显得有点突兀,更像是一个成人累了回到家的状态,而不是小孩子,且和情节发展无直接关联。反馈给常怡老师后,她修改了此处的情节,变成了“我回到妈妈的办公室,本来想在床上歇歇,再爬起来写作业。但不知不觉中,我安慰地进入了梦乡。”很符合小孩子累了回家的状态,还容易让孩子产生共鸣。

图片

修改之前

图片

修改之后

还有,书中的人物是否符合“人设”?书中有三个小主人公,李小雨、杨永乐和元宝都是有成长线的,第五本里就比第一本里成长一些,想法和做事情都会有些变化。李小雨从平凡普通,慢慢成长为一个敢于表达、遇到问题能主动解决问题的女孩;元宝是学霸,他开始不相信魔法,试图用科学解释一切,但是到后面,认识到了魔法的神奇力量。

比如,李小雨经历了一系列的冒险之后,她变得更能直面问题,坚强地解决问题。然而在第四册中,李小雨得知杨永乐和元宝可能有危险后,便不回答狐仙婆婆的问题,一直在哭,显得有点无理取闹。这时候的李小雨已经经历过很多大事:爸爸妈妈失踪、智斗酸与、从巨型鼹鼠怪手下死里逃生,李小雨已经变得非常坚强,遇到事情并不会特别慌乱。所以,这里就减少了李小雨哭的情节,着重表现李小雨积极想办法,和狐仙婆婆共同寻找她的朋友们。

图片

修改之前

图片

修改之后

其次,还要对全书的时间线进行梳理。这套书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是在时间的设定上并不马虎,每件事的发生都有具体的时间。这套书主要需要理顺两个时间:一个是奇数章节前报头的时间,另一个是内文的时间。报头的时间怎么定?报头的时间和内文的时间关系是什么?

先要考虑报头和内文的关系,如果内文和报头指的是同一件事情,那么报纸上的时间应该是比实际滞后一天的,因为梨花制作报纸需要撰写、编加和印刷,也需要时间嘛;如果内文和报头标题所指的非同一件事情,那时间应该是相近的。

这听起来有点复杂,我们放到故事中说,比如故事从2016年4月16日,星期六开始,当天李小雨得知自己的父母在日本地震中失踪了。报头上的标题称:“日本熊本县7级地震 故宫专家神秘失踪”。两个指同一件事情,如果按照新闻的滞后性,其实新闻应该在4月17日登上报纸,但是这里为了显示这件事的重要性,考虑到梨花会当天赶着登报,所以时间报纸上的时间就设定了4月16日。其他报头时间根据内文时间依次类推,依次修改了全书报头的时间和期数(设定《故宫怪兽谈》为一天一期)。

有了报头明确的时间,内文的时间怎么定?我进行了“手动”梳理。根据文中的时间提示,推出每件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其中第一本的时间线比较复杂,因为地下皇宫会“时间扭曲”,根据内文“如果我在这里待上一天,那么我在地面上就相当于消失了近3个月?”,得知地下皇宫的一天相当于地上的90天左右,然后根据各种方程式,计算地上地下两个时间线。

图片

“手动”梳理每本的时间线

然后,就是知识点的查证。书中涉及大量文物、历史演变、文学典故和科学等知识。这些知识隐藏在文字里,有时候很难发现,这就需要编辑善于存疑。我在阅读后,先把书中存疑的知识点都标注出来,6本看完后统一进行知识点的查证。书中的知识点十分细碎,包括《山海经》等古籍、故宫位置、还有花瓣数量等通识知识。

比如第五册中,关于《山海经》中曼兑的记载,书中引用为“食之令人圣智”,而我们查到原文提到为“食之令智圣也”,如为直接引用,用原文更为准确;在第六册中,提到面粉爆炸的条件,原文中元宝把一小罐面粉倒进炼丹炉的火里,面粉就爆炸了;而面粉爆炸需要三个条件:足够量的面粉、够大的风和火,书中面粉爆炸的情节并不符合面粉爆炸的条件。于是,我就改为,李小雨、杨永乐和元宝三个人同时向地空星泼大量的面粉,同时,地空星用自己“运风”的能力,激起了龙卷风,加上炼丹炉里的火,面粉就达到了爆炸的条件,后续的情节也合理化了,这点是二审老师提出来的,在进行修改后,我们也发给老师看了一次,老师是非常认可的。

还有就是插图的查证。6本书插图共153幅,平均每本有25幅插图,看图涉及的细节量是很大的,我条分缕析,三方面进出发审图:一是修改图片中知识性、常识性的差错。在绘制插画的过程中,插画师是参考古籍绘制的,但是有些仍然需要编辑把关。如睚眦,根据记载,睚眦为“龙身豺首”,因此它的尾巴是龙的尾巴更准确些,龙尾像蛇尾巴,上面长了一圈像鱼鳍的东西。而插画师画是狼尾,我认为还是应该改成龙尾,因为这是睚眦的重要特征。和插画师聊了之后,插画师也非常认可。

二是纠正图文不符的地方,包括人物的状态、颜色等。如书中洞光宝石有过两次状态的变化,一是在黑暗传中,两块洞光宝石耳环吸在一起,变成一块洞光宝石;另一次是在第六本中,因为洞光宝石被扔到火中,所以熔为一块洞光宝石。那么李小雨胸前洞光宝石的样式也是会跟随发生变化的。下图在和蛇怪的战斗中,李小雨已经找到了另一块洞光宝石耳环,凑成一对,所以画成吸成的一对洞光宝石耳环更为准确。

图片

三是6本同一角色形象和颜色统一的问题。如下图第三册中,多次提到围棋颜色为白玉棋子和碧玉棋子。

图片

编加和审校这个过程非常琐碎、耗时,又需要耐心、谨慎。一个人同时要对这6本书负责,第一次感到做编辑是孤独的,项目开始后,便没有回头路:你最了解这几本书,你最希望它们能准确、好看又被喜爱认可。没有其他人能帮你做你该做的工作,你需要迎难而上,一次次跌到再一次次爬起来。书的形成就像人的成长,总是需要多浇灌一些,才会长得更丰满,而这个过程必定是有欢乐,但也有苦有泪的。

图书封面,怪兽“当道”

封面的制作方法无外乎两种,一种是用内文插图进行设计,另一种就是根据设想单独绘制封面图,并进行设计。第一种更讨巧,也更省钱,第二种虽然更费事,但是设计空间较大。因为我们在封面上有比较多的想法,所以我们选择单独绘制图书封面。

关于封面的想法虽多,但图书封面要有意境些还是更简单直白些?内文那么多角色,主要体现哪些角色?怎么构图比较吸引人?

编辑个人的审美力有限,但海报是设计师做出来的,海报在怎么构图更吸引人是非常有考究的。于是我调研了国内20个动漫电影的共100多幅全案海报,并选出我们认可的海报,对他们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我们发现:以角色为主的比单纯的场景要更吸引人;多主角主要有上下构图、中心构图和全家福样的构图,前两种突出众多人物中的某个人物,第三种更适合群像;图像语言需要简单直接,通过图片就能传达想法,无需过多解释。

在此基础上,我们的封面要怎么做呢?首先,这套书中的怪兽是非常形象的,无疑我们封面以怪兽为主。其次,选哪个怪兽?哪个角色形象、有戏、深得大家喜欢就选哪个。第一本里的吻兽就深得其他编辑的喜爱,还有影子学校的小妖精、隐世界非常美丽的痘神娘娘、细节满满的狐仙婆婆、神秘的龙和奇奇怪怪的地煞们。最后,在构图上海报提供的构图方式就很经典,可以根据每个画面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构图方式,总体来说要突出主角,尽显张力。

图片

终版封面

封面反反复复绘制和调整,为此插画师还专门来到社里,和大家聚在一起头脑风暴,直到最后一刻还在调整封面的颜色。当我再回忆这个过程仍然觉得有些麻烦,但也忘不了去印厂,第一次看到这六个封面的时候的心情:太好看了!我们的任何一点努力和想法都一丝不差地现在这个封面上了,谁说当时的麻烦不值得呢?

如何用营销触达怪兽的小粉丝?

做编辑的,很难不操心自己的书卖得好不好。毕竟是自己一手“栽培”的孩子,总得让它“争点气”。但争气就需要有适合这套书的营销计划,有准确的卖点,在此基础上做适合各个渠道的营销物料。在这个全网立体营销的时代,了解各个渠道,给到各个渠道精准的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据开卷数据显示:“2018年之后少儿科普类图书码洋比重增幅明显,在2021年成为少儿第一大细分类。当然,少儿科普百科码洋比重的增加离不开短视频电商的发展,相较于其他平台,短视频电商中少儿科普是码洋占比是最高的,尤其是一些知识、启蒙类图书表现更加突出,相对于其他偏阅读类的少儿图书,这类图书更易找到卖点,击中父母的痛点,让他们觉得对孩子成长、学习有用,从而在短短几秒的视频或者直播中脱颖而出。”

所以,少儿文学讲解成本更高。那如何把这套书讲给家长?需要有一个核心的卖点,简练、易于传播。而经过调研发现,《故宫里的大怪兽》销量达800万册,有着庞大的粉丝基数,而《故宫怪兽谈》作为其姊妹篇如果能完全触达这些粉丝,就已经有可观的销量了。所以首轮营销时,为了让图书更快地被读者理解,我们提炼了一句话卖点:《故宫里的大怪兽》的姊妹篇。配合中国版《哈利·波特》、大奖作家和前迪士尼画师强强联合、释放孩子想象力、文学性强、融入通识知识、积极正向的价值观、电影级的插图绘制等卖点。

确定了卖点,新书首发在哪里首发?如何打响这套书的第一枪?我们追踪了《故宫里的大怪兽》和常怡老师图书的营销,发现其一直在王芳直播间有直播卖货,销量比较可观。考虑到:选品、主播讲解、受众和合作方式等因素,王芳直播间非常适合首发,并且我们营销同事之前有过合作,也是我们可以触及的。5月27日,《故宫怪兽谈》在王芳直播间首发,第一次直播就卖出了10000册。共直播了4次,共售出33000册。

图片

王芳直播间直播

5月27日到7月27日是王芳的抖音独家期。同时间,我们在电商平台上架,并争取到了好的资源位置:6.16上线专题京东APP童书馆首页露出、新书推荐、C位新书推荐、童书馆首页露出、新书推荐。7月16日,考虑到广泛告知粉丝,我们在北京角楼图书馆举办了《故宫怪兽谈》创作分享会暨主题画展,100家媒体同步报道。

图片

媒体报道

图片

京东和当当资源位和详情页

营销工作不是一锤子买卖,需要时常根据市场调整卖点和营销节奏。我们根据计划,已经开始了第二波的营销工作,不仅需要让卖点更突出《故宫怪兽谈》的独特性和阅读价值,也需要深耕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渠道,深入分析话术和视频节奏,这在抖音日活6亿的今天变得尤为重要。

写这篇编辑手记时,已经是《故宫怪兽谈》出版近3个月了,但围绕这套书的工作并没有完全结束,现在还在不断完善卖点,企图让卖点可以一语中的,打动小读者。在这个时间点再去回忆这套书制作的过程,是自己在做书过程中的想法和成长的总结,也是我对这套书无比热爱的记录。

这一套想象力飞到天上、阅读起来轻松流畅的儿童文学,是大家脚踏实地的成果,是作者日夜挑灯,插画师疫情期间深埋案头,编辑兼顾各方、事无巨细,印厂老师拼版、晒版、力求颜色准确。希望孩子在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会和我一样沉入故事,放飞想象力;也希望孩子能喜欢里面的每个主角和怪兽,跟着每个角色体悟他们的成长故事,获得成长的智慧。

(本文编辑:白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