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的《笑读诗词学地理》火了!这套书一出版就受到广大家长和孩子的认可,还拿下了“2022年度当当读者推荐图书”童书榜第2名、当当“7~14岁童书新书榜”第三名的不俗成绩。

暑假期间,我们发现竟然有一些学校背着我们推荐了这套书,甚至还针对小升初学生拟了新的推荐语:“小学诗词考点总复习,初中地理考点总预习”。

这套书能获得如此快速、积极的市场反馈,着实让我们感到惊喜,但也并不意外,毕竟我们的确是付出了很多(流下自我感动的泪水)。冷静下来复盘,一套书能获得市场认可,绝不是光靠闷头苦干就能达成的,应该还做对了一些选择。

图片

先说服自己,凭什么敢做这个选题?

说真的,童书市场的古诗词类产品多如牛毛,也不差我们多做一套。但是,我们实在是太喜欢古诗词,忍不住想动手,而且我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学习方法也有自己的一套(编辑必备的骄傲自满),迫切地想传递给孩子们。所以几年前我们就萌生了这样的想法:策划一个不一样的诗词类童书选题。

我们从一开始就划了个底线:一定要避免同质化产品的价格战。有了初步想法之后,我们对诗词类童书的市场现况做了调研分析,希望找到一个适合我们的立足点。

首先,古诗词对少年儿童来说是刚需中的刚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1至6年级课本里的古诗词占比达到30%,加上近年来的传统文化热,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在教材教辅以外给孩子购买不止一个古诗词类学习产品。这些产品主要满足孩子背诵和理解古诗词的需求,但我们始终隐隐觉得似乎还有什么是我们可以做的!

其次,古诗词类图书的门槛比较低,同质化严重。诗词都是古人写好的,解读也满大街都是,攒一攒,改一改,一本书就出来了——这就是价格战的源头,内容缺少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肯定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可以做更多,也应该做更多(捏紧自信的拳头)。

洞察刚需,在红海中创造蓝海路径!

那我们要做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古诗词童书呢?回归初心,我们想把我们觉得古诗词特别有趣的一面展现给孩子。在我们眼中,古诗词不仅是中小学语文的一项考试内容,每一首诗词更像是一趟旅程,带着我们跟随古代文人一起欣赏自然美景、见识人文风情。甚至可以说是,在古诗词中读国家地理。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把孩子的刚需落到实处,真正对孩子的学业有帮助。所谓“有帮助”,不仅是知识点与校内学习接轨,更要让孩子发现个中趣味,产生主动探索、延伸学习的愿望。

在如今的教育环境下,“学科融合”被频繁提及,愈发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单一的诗词知识已不再能满足孩子的学习认知需求。这与我们的策划初衷不谋而合:不甘心只讲古诗词。考虑到地理学科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也与我们对古诗词的感悟契合,诗词结合地理就成了我们理想的切入点。所幸,市场上这样的童书还很少见。

之后,我们确定了目标读者年龄段,这将决定具体知识讲到什么程度、怎么讲。既然是诗词结合地理,就要求目标读者有一定的诗词储备、常识储备和理解能力。虽然地理是初中才接触的科目,但小学社会课也会学一些地理知识。所以我们把目标读者年龄段定在了小学五六年级,上下浮动两个年级。

我们给这套书的定位是:一套给10~14岁孩子的诗词地理趣味课外读物,让孩子在轻松、有趣的课外阅读氛围中,学到对学业有帮助的学科知识。这样就既和市场上的诗词产品形成差异化,也能满足孩子的阅读和学习需求。

思路很清晰,我们很快乐,仿佛书已经做出来了,明天就上架、大卖、加印、再加印。

不,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自己画的饼,哭着也要吃完!

诗词和地理,怎么结合,怎么讲解,怎么呈现?关键不在于我们的想法,而在于读者的体验。我们希望读者拿到这套书,一看:哇哦,看起来很酷,和别的诗词书不一样;一读:不仅内容有趣、赏心悦目,竟然还对学业有帮助!

经过几次研讨,我们定了一个“四有”目标:内容有干货,解读有趣味,设计有突破,知识有保障。

想得挺美,执行起来每个细节都得下苦功夫。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自己给自己画的饼,哭着也要吃完!

团队集思广益,耗时将近一年,这套《笑读诗词学地理》才有了雏形,又经过一年的编辑、设计、修改、修改、再修改……无限循环修改……最后终于成书。

1. 解读有趣味:诗词和地理怎样结合?

诗词结合地理是《笑读诗词学地理》这套书的内核。这部分反而没花太大力气,因为这些想法一直在我们的脑子里蓄势待发,是我们做这个选题策划的初衷。我们常常自问自答——

比如当苏轼想吃荔枝时,他写下“不辞长作岭南人”。为什么岭南的荔枝这么好吃呢?因为岭南的气候,气温高、降水多、光照充足,特别适合荔枝生长。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受当地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适宜种植的作物有所不同,这就叫“农业区位因素”。继续自问自答: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有什么不同,以及对应适合种植哪些作物?这就是“我国农业的地域性”。这些属于地理学科中的人地关系知识。

图片

比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为什么村里的春光没了,山上的春光才来?因为气候的垂直地带性。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先增后减。进一步追问:是什么决定了气温?这些属于地理学科中的气候气象知识。

图片 3.jpg

这就是我们把诗词和地理结合起来的基本思路:挑出诗词中的名句,像聊天一样自然发问,通过解答这个问题,延伸出直接相关的地理知识;再往前多迈一步,做进一步的知识点延伸。

为了帮孩子们搭建系统的地理知识框架,我们将地理学科分为四个版块:“人地关系”“气候气象”“地形地貌”“天体水文”。每个版块一册,全套4册。每首古诗词的名句都能延伸出对应的地理知识。

2. 内容有干货:助力孩子的学业!

我们要做的不仅是一套有趣的课外读物,还是一套能服务于孩子学业的知识读物,所以我们决定:紧跟中小学教学大纲。

古诗词方面,《笑读诗词学地理》的选篇都是中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必读篇目。在诗词版本的选择上,因为要贴合孩子现阶段的学习,所以我们舍弃了中华书局的《全唐诗》《苏东坡诗词》等权威古籍,而是选用了部编版中小学教材中的诗词版本。

图片

考虑到这套书特点和孩子们平时的学习情况,我们简化了诗词的释义和赏析,增加诗词知识的拓展:“诗词故事”满足孩子八卦的心,有助于深化理解诗词,比如讲讲李白流浪过哪些地方;“小试牛刀”以测验的形式帮助孩子复习和积累诗词知识,比如考考孩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飞花令”游戏帮助孩子积累诗词名句,也可以用于同学朋友之间的互动,比如“海”字飞花令;“百科课堂”解读诗词涉及的科普知识,比如《渡荆门送别》里的海市蜃楼现象。

图片 5.jpg

地理方面,我们梳理了多个版本的小学社会课教材(目前小学没有设专门的地理课,地理、历史知识统归为社会课)及初中地理课本,总结出超过500个细分知识点,用这些知识点和古诗词一一比对,最终筛选出56个与古诗词关联最密切的大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做诗词结合地理的延伸拓展,再次细化到上百个小知识点。内容100%对标中学地理教材必考知识点,同时涵盖了几乎所有小学社会课中涉及的地理知识点。

图片

梳理出地理知识点

为了降低读者的记忆和理解成本,我们为每个地理知识点绘制了图解。将关联诗句和地理知识点一起通过图像印刻在读者脑海中。

比如“天门中断楚江开”关联“流水侵蚀地貌”知识点的图解如下——

图片

3. 设计有突破:这么费力图个啥?

传统诗词书的插画设计偏爱古风,既然我们想做不一样的诗词书,就要在视觉设计上有所突破,让读者一眼就能看出这套书与其他诗词书不同。

《笑读诗词学地理》的内容主打“学科融合”,插画设计也尝试走融合路线。我们决定在插画和设计上将现代艺术与中式古典美学结合起来,碰撞出一场别开生面的视觉盛宴,打开孩子的审美视野。但是插画师们认为我们提出的需求太难完成,纷纷婉拒。

眼看着插画开工的时间不断延后,偶尔我们内心也会闪过一个念头:是不是该妥协,就做一个常规的、容易实现的风格?但插画和设计不仅是美化图书,还直观地向读者传播着策划理念,如果妥协,成书给读者的直观感受就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于是我们补充收集了大量参考资料,进一步细化了需求,又经过无数次拜访和尝试,最后终于做出了理想中的插画设计样张!

样张的插画设计创新地将现代漫画、海报、招贴画中的配色方法运用在古诗词插画中,时尚撞色风格搭配传统诗词意象,碰撞出不一样的美学火花,与市面上以水墨或淡彩水粉画风为主的诗词产品形成了鲜明的区分。

此外,还比较多地运用了虚线阴影及描边,让整个画面更加活泼、生动,独具风格。

图片

在整幅页面的设计上,几乎每一个跨页都以大幅插画铺陈的形式展现,有足够的空间去呈现细节,做到图画和文字部分的诗词地理知识相辅相成。

图片 9.jpg

大量鲜艳的饱和色,有节奏的深浅搭配,传递着鲜明的情绪色彩,仿佛在张扬地呼唤读者。以现代艺术风格去展现古典诗词之美,给读者时空交错的梦幻体验,仿佛回到千年前,和古代文人一起游历山川,见证千古名篇的诞生。

整套书的封面设计也经过了多次方案调整,历时3个月,前前后后设计了十余版。经过市场试读与社内投票,最终才定下了现在成书的设计版本。

弃稿↓↓↓

图片

定稿↓↓↓

图片

图书的套封也从最初的腰封改为环套护封。

图片

可以看出,我们从一开始诗词与地理并重,到最后选择了放大“地理”,弱化“诗词”,这主要是从市场环境和图书定位来考虑的。

4. 知识有保障:看到想吐就对了!

为了让知识有保障,我们翻查参考了上百本参考资料,反复梳理知识脉络、核对知识点,延请专业外审老师把关。在稿子有了雏形之后,又花了一年时间去编辑修改。一本稿子要看几十遍。每多看一遍,心里就多一份踏实。

午夜梦回,没有见到白马王子,只见到一页页稿子,琢磨着某个知识点是不是要再核查一下。

图片

数易其稿,好稿子是改出来的

图片 14.jpg

纸稿卷边磨损程度,是无数次翻阅的痕迹

结尾许个愿:天天填加印单!

从策划、组稿、编辑、设计到最终成熟,花了近2年时间。到这套书正式出版的时候,传统诗词类童书市场已经极度饱和,这反而让我们的优势凸显出来。市场并不是不再需要诗词类童书,而是需要不一样的诗词类童书。复盘下来,我们的经验可以简单地总结为:把握读者的需求趋势,关注内容的长远价值。

虽然这套书的出版耗时较长,经历了诸多磨难,但也验证了我们的想法,为我们后续开发新的图书产品积累了宝贵经验。

我们相信《笑读诗词学地理》这样一套思路创新、内容扎实的书,能在童书市场上不断突围,经受住时间的检验,成为少儿图书市场中的常青树。

本文作者单位为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本文编辑 白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