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国演义》纪念特装版,上线25分钟,全部售空,众筹金额214万元。《谜宫·如意琳琅图籍》预售36天,众筹金额达2020万元。49天,《哈利波特立体书:霍格沃茨》众筹金额931万元。75天,《极限地球》摄影集成功众筹607万元。

1668475393722083554.png

除此之外,还有《打开故宫》《世纪敦煌》《三体艺术插画集》《江沪狂歌》《最美中国画》《我爱我家官方剧本集》《戴敦邦话说红楼》《终极米迷30周年》《新神榜:杨戬艺术设定集》等出版项目在摩点达成百万级众筹金额。

从2018年,试水出版众筹,到2022年,出版众筹作为摩点重点发展类目之一,占比也在不断扩大。仅2022年1~10月交易额同比增速就达到了53%。

图片

这个以影视和游戏起家的众筹平台,为什么能在出版界做得风生水起?甚至已经成为提高出版机构利润空间的新渠道呢?

打造新品、自主定价、快速回款

出版行业对“摩点”并不陌生,但似乎很难将其归类。说是电商平台,定价物流规则与三大电商完全不同;若当做大V渠道,合作模式却也迥然相异。

图片

图中数据截至2021年4月

“其实,我们相当于出版公司的市场营销部”,作为一个有着17年行业经验的资深出版人,摩点副总裁周莹深知打磨内容是出版机构的强项,但营销其实是大多数出版机构能力水桶中的短板。

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出版机构一方面要在整体图书零售市场下行的情况下,稳住自己的盘子;一方面要面临短直渠道更甚于传统电商的折扣要求,利润空间愈加微薄。而在与摩点的合作模式中,“自主定价、快速回款”8个字,着实吸引了不少出版机构。

“因为我们做的是新品,所以五折也行,六九折也行,全价也行,在摩点众筹出版物的售价权都在出版机构自己手里,他们可以直接把控产品的利润空间。”当然,售价自由的背后也需要遵守规则:众筹期内的产品只能在摩点独家发售。同时,产品实物上架其他平台的90天内,出版机构需要做好控价。周莹也谈到,在实际操作中也出现过出版机构不小心“破价”的情况,但这种情况非常少。

“一旦发现破价,我们肯定是需要给参与众筹用户一个合理的交代的”,补差价或补赠品是常规补偿手段,必须让之前高价众筹买产品的用户觉得值,才可以化解舆论危机,所以她建议合作的出版机构一定要控制好价格,遵守承诺。

摩点的出版物众筹其实就是预售,只是相对于其他渠道预售时间更长而已。周莹说:“大部分产品在众筹前出版机构本身的年度选题计划里就已经有了,不用单独为摩点想选题,而是让摩点提前在选题计划里选适合的品,这样可以尽量提高出版机构的投入产出比,也可以给摩点团队留出更多的时间去磨合。”如果是重点品,在众筹准备期里,摩点会有专门的商务和运营为这个产品提供一对一服务。通常情况下,“文案最少要打磨五六遍”,项目详情页和视频也需要提前准备好,双方确定众筹目标金额后,一般预热3-5天后,就可以开始众筹了。众筹时间一般是30~45天,众筹结束后,一般30~60天内发货。

摩点的这种预售模式除了为新品成为爆品多了条出路,更大大缩短了传统图书发行模式的回款账期,在众筹完成时,出版机构就能收到50%的回款;发货完毕时,30%的回款到账;所有参与众筹的用户确认收货后,结算剩余的20%。这种5:3:2的结算模式“等于说,图书还没下印入库时,50%的钱已经到账了。”也因为是众筹模式,所以在完成众筹后是不允许用户退货的,传统图书发行模式中的退货率问题也得以解决。

在周莹看来,“这种模式下,出版机构没有现金流和退货方面的负担,压力也小了很多。”这里周莹提醒了一句:如果逾期不发货,众筹退款通道就会打开,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不建议逾期。如遇到不可抗因素不能按时发货,出版机构需要提前和摩点商务沟通作出说明和调整。

高客单价背后的用户画像

和短视频直播渠道相比,摩点的用户画像趋同性更高,男女比例5.5:4.5,颗粒更细:注册用户的年龄集中在18~35岁,主力消费人群的年龄聚焦在18~25岁。这些年轻化的消费人群主要分布在“北上广深”超一线城市和以成都、杭州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中,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

图片

据周莹介绍,摩点上图书产品的客单价三年来一涨再涨。从2020年200元、2021年230元,再到今年的270元,从目前看仍有持续上涨趋势。现在高居摩点“众筹热度榜”的《终极米迷30周年》收藏套装,全套售价不低于1888元,众筹金额已达300多万元。“预计第四季度的客单价会更高”。

image.png

目前,出版机构纷纷抢占直播带货赛道,场上看着热闹,身后的荷包却承担着不小的压力。“在短直渠道卖书,售价起码要和全网持平,甚至更低,这就压缩了出版机构的利润空间,如果是自播还要考虑人工和仓储成本,找大V带货还有佣金抽成。”出版机构还能剩多少利润就显而易见了。

周莹觉得,“对出版机构来说,想在短直渠道挣钱太不容易了,众筹预售的利润肯定是比直播带货高。”目前,摩点对在摩点普通上架的众筹项目会收取6%的基础服务费。如果是打造重点新品,在上线前,摩点会和出版机构协商服务费比例,通常在20%及以上。

虽然,摩点用户能接受高单价出版物,但并不是万书通吃。“很多同行拿着低幼的童书以及一些教辅、考试、教材这些功能性的产品来找我,目前这些品类确实不适合。

”从摩点的用户兴趣分析来看,“国风国潮”“次元领域”“经典文学”“科普百科”“艺术画册”“影视设定”“摄影图集”“文化历史”“怀旧情怀”是目前多数用户对出版产品的口味偏好。但要想真正打动他们,除了选题,还要满足他们的使用动机和使用场景,与他们产生情感联结,创造沉浸式的“养成感”。

作为“创意文化众筹社区”,摩点更偏重于内容导向。用户之间的互动以及和出版机构发起方的互动,能让用户在购买产品的时候,更有参与感。营造出了独特而又浓重的“兴趣相投”的氛围,这也是平台用户黏性高的原因之一。

周莹从摩点数据上观察到,“这两年,青年群体对大国自信的认同感越来越强,他们特别喜欢国风国潮。比如国漫电影、中国宫廷瑞兽、仙鹤朱雀祥云和古典建筑榫卯机关摆件等,他们都很感兴趣。”

只有足够“吸引人”的出版产品,才能让用户眼前一亮。无论是《哆啦A梦》《我爱我家》《哈利波特》《终极米迷》等充满70、80、90、00后童年回忆的经典IP,还是超大开本、通篇巨图的《极限地球》《最美中国画》《正子公也三国·水浒原画礼盒》,又或是被厚重皮质封面包裹的珍藏版的工具书《辞海》、14斤重的《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犊皮纸博物画》和吸睛的刷边口袋本《芥川龙之介》系列,这些图书产品满足的不仅是阅读需求,用户还可以借助产品追忆自己的儿时岁月、体现自己的高端品味、彰显自己的特立独行等等,这才是这些高消费能力的年轻群体真正的购买动机。

1668475542122052782.png

image.png

image.png

摩点上的部分出版众筹案例

目前,摩点约有1000多万高黏性、高消费、高复购的个性用户。由于受众群体足够特别,购买潜力足够强,所以,摩点重点打造运营的都是适合摩点用户的产品。

通常情况下,对于出版物具体的产品设计,摩点只提供建议不参与制作。“我们以对接出版机构的编辑为主。因为编辑是对自己书里的内容和特点把握得最精准的人。只有双方打磨好产品,我们深入了解产品的特点,才能更好的打爆它。”同时,在准备阶段,众筹页面的图文详情、真人视频也都需要编辑下功夫和摩点打磨。众筹作为一种预售模式,产品详情页就是出版机构获得用户信任的窗口。“用户看到感兴趣,很靠谱,才会更愿意参与。”

周莹说:“需要编辑积极参与的还有‘项目更新’板块”。在摩点发起项目,让用户参与其中更容易喜欢,让用户的需求得以更大化实现,对于项目来说是在增加这个项目本身的用户黏性。所以从众筹预热开始,不同的时间节点,编辑在这里要和用户交流,这种交流的形式是以“项目的更新”发出。例如:整理评论区的用户疑问汇总并答疑、打样效果、下印情况和物流情况的进度交流。如果出现了新的构想创意,在很难抉择的情况下,还可以发起用户互动投票。

摩点上不乏很懂出版物的用户。面对“轻型纸易黄易脆,我们才不要用轻型纸!”“加个PVC书衣吧,这样大家更有激情!”等评论,编辑也要在交流互动中体现自己的专业性;并且随着众筹金额的不断提高,编辑还可以用“解锁”产品的方式,来推动用户裂变,提高项目交易额。在周莹看来,“这种互动方式让用户特别有参与感”,用户投入的不只是金钱,还有情感,全景式围观出版物的诞生过程,就像追着看“选秀节目”一样精彩。

平台背后的流量地图

从表面上看,1000多万的用户体量和短视频直播平台的亿级流量相比,并不在同一个量级。摩点也清楚,要想不断打破边界,还需要精准触达更多用户。在摩点对出版机构提供的服务支持中,除了平台资源,还有站外流量投放服务、新媒体、社群裂变。

微博是摩点的股东,在微博上摩点内链不受限,在营销重点品时,摩点可以直接对微博用户进行多维度的精准抓取,可以在微博上直接实现交易转化。同时,摩点在抖音、B站、知乎、小红书、豆瓣等平台上,都可以触达到终端用户,极大的促成交易转化,并达到持续放量的效果。

图片

当出版项目达成众筹目标后,“在最初商定的佣金比例中,扣除平台运营费用后,其他部分将全部用于该项目的外部流量投放,专款专用。”据周莹介绍,摩点会先在小红书、B站、抖音、知乎等时下大热的社交媒体平台种草、投放,根据转化效果再决定追投与否,“把钱花在刀刃上”。

此外,摩点借助自己的新媒体矩阵和社群优势,衍生出以“种草”“开箱”“测评”等为主题的营销内容,进一步扩大曝光量。周莹透露,近一年,摩点新媒体矩阵聚集了5000万粉丝,打造了近千条互动1万+、阅读1000万+的爆款内容,策划了30多个热点话题,获得了20亿+阅读曝光。

image.png

摩点在抖音上的投放

图片

摩点在B站和小红书上的投放

从不断扩大的流量地图中可以发现,摩点在努力让更多用户看到自己。虽然选品和打造爆款的过程中都是基于核心用户,但“我们也在循序渐进地去扩充。我们也会用新的品类去小心试水。”摩点的“扩张”逻辑里,先要保证核心用户的认同度和黏性,在此基础之上,再用创新项目去做缓慢渗透。

“不过我们暂时没想过自己做书”,周莹说:“我们现在就是要集众家之长,让我们的高付费、高黏性用户,能在摩点找到自己喜欢的产品。”目前,除了自己的App主站,摩点也进驻了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摩点希望成为:精品的聚集地,只要用户感兴趣的东西,来摩点都有。

打开众筹的正确方式

在谈及“出版机构怎么能在摩点上打造出自己的爆款”时,周莹认为,如果是刚接触众筹模式的出版机构,还是要学习一下运营的,最好要有固定的团队跟摩点对接。“要自己蹚过一遍才会找到感觉,运营的项目多了,慢慢的,产品设计、档位设计、定价策略等方面也就能摸到规律了。”如果反复更换对接团队,对出版机构来说,每次都是第一次,不仅需要重新学习一遍运营流程,和摩点的磨合也要重新开始,对出版机构来说影响众筹经验的积累不易出爆品,对摩点团队来说,消耗也非常大。

同时,出版机构“还是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此前,有一家出版机构看到潮玩产业大热,就想与摩点合作,切入该领域。周莹只能劝说道:“潮玩与出版差别很大,开模就要20万元,还要亲自到东莞盯工厂,成本很高;用户群体也不一样,潮玩的审美也有别于出版。”我们出版机构擅长的是内容,围绕内容做衍生品或创新设计,将自己的核心优势充分展现出来,再切合摩点的用户喜好,就很好。

从2016年成立至今,摩点经历过众筹平台的爆发期,也经历过行业大洗牌,现在来看,如周莹所说,市场上并没有与摩点相似的竞争对手。“我们就像超级买手,帮我们的用户去寻找、去筛选优质的产品,所以大波轰的形式确实不适合我们。”

在问到“摩点和其他电商平台的关系”时,周莹说:“应该是共融的关系,摩点做的是平台不擅长的超长时间预售,并利用自己的营销手段,替平台提前做了‘营销先行’的动作,在实物上架平台后,反而能让更多用户知道、了解这个产品,起到了提前预热和宣传的作用。”

最后周莹说:“摩点的口号是‘你的热爱,总有人懂’,摩点将和出版机构一起为了我们共同的热爱,第一步就努力做到最好!”

(本文编辑:白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