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22年,出版业最值得回顾的一定是少儿出版。十年间,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少儿图书市场,少儿出版也成为图书零售市场占比最大的板块。
开卷数据显示,2012年,少儿图书零售市场占比不足20%;2016年少儿图书一跃成为我国图书零售市场最大的板块,达到23.25%,此后逐年递增,2021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28.15%。可以说,少儿出版已经是出版业成长性最好、活力最强的一个板块。
新闻出版产业报告中,2012年,全国共出版少年儿童读物30966种,其中初版19396种。2020年,全国共出版少年儿童读物42517种,其中新版 18565 种,重印 23952种。品种数量在十年间实现了大幅的增长,但新书品种不断下降。
其实早在2012年之前的十年,少儿出版市场规模每年实现超两位数字增长,被业界称之黄金十年,但这个增长更多的是靠高投入、多品种持续增加拉动的增长;而2012年之后,少儿出版通过调品种结构、出精品力作,从“要规模”转向“要效益”,从而实现可持续增长。
数字的背后,这十年来少儿出版确实发生了非常多值得被记录和书写的内容。
市场竞争:村村点火,户户冒烟
其实在少儿出版黄金十年期间,就有许多的出版机构开始涉足少儿图书出版。而2012年之后,少儿图书市场的参与主体越来越多,如今95%以上的出版社参与了市场竞争。
2013年开始,多家专业少儿出版机构通过整合资源,开始了集团化发展之路。2013年,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组建长江少年儿童出版集团,成为全国第一家专业少儿出版集团;2014 年12 月 1 日,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2015年11月12日,时代少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纷纷开始探索少儿出版的集团化、资本化、产业化、数字化、国际化道路。
2015年开始,一些大型非专业少儿出版机构开始高调入局少儿出版。
2015年1月,中信出版集团旗下童书品牌“小中信”正式运营。大举进军少儿出版,目前已经成为少儿图书市场重要的力量。2015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打造的“魔法象”是主打图画书的绘本品牌。2017年,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小猛犸童书”,也成为从零开始到站稳脚跟的科普童书品牌。2020年,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童书品牌“100层童书馆”创立。
而一些民营畅销书策划公司更是依靠其强大的市场运作能力进入少儿出版,抢夺资源。读客打造的“小读客”、磨铁的“磨铁星球”都是少儿出版品牌,而果麦更是大手笔签下杨红樱等畅销书作家。
此外,近五年来还涌现了一批编创一体的童书策划品牌。2017年成立的“米莱童书”,主打原创科普童书,在少儿出版界“异军突起”。2020年成立的“狐狸家”,通过对标美剧创作模式策划原创童书产品。这些机构也开始成为许多非专业少儿出版机构争相合作的对象。
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下,许多专业少儿社也不断发力,向“第一方阵”迈进。近年来,一部《米小圈上学记》让身处西南的川少社长期坚持“品牌立社”、优化产品结构布局开花结果。
可以说,目前形成了以专业少儿社为龙头,专业少儿民营图书策划机构、教育出版社、大学出版社、文艺出版社、专业出版社以及民营出版策划机构为补充的出版格局;同时,随着越来越多互联网内容创业者的涌入,数字阅读、听书、动画书、亲子阅读课程等新形态的少儿阅读产品,让少儿出版的边界不断被拓宽。
国际影响:持续提升,文化自信
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少儿出版“走出去”战略,加强与各国少儿出版界的交流,通过实施“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等,在推动中外童书出版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3年11月,首届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成功举办,提升了中国少儿出版的国际传播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十年来,“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在版权输出方面更加活跃。
一是版权合作的地域更加广阔。此前,童书版权合作的国家多集中于欧美发达国家,现在,中国出版机构与北欧如瑞典、丹麦、挪威,东北亚如俄罗斯、白俄罗斯,南美洲如巴西,阿根廷,中东北非国家如土耳其、埃及等的合作也开始逐渐增多。
二是版权合作的方式由单纯的纸介图书,转向为全媒体、全版权的合作,或多版权的合作。从图书版权发展到数字版权、品牌授权及周边衍生的合作。
三是由成书以后的版权贸易,转向为在立项初始阶段就联合策划、共同创意、联袂开发的版权合作方式,再到在海外建立国际编辑部,在海外组稿,国内外同步出版成为新趋势。
我国少儿出版在国际少儿出版界的地位、影响力日益提升。2016年,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成为首个获此奖项的中国作家。2018年,中国以主宾国身份亮相第55届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同年张明舟当选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主席,成为该组织最高领导岗位上的首位中国人。
通过资本化运作,与海外共同开发图书市场、共同分享出版资源。2016年,浙少社通过在新加坡成立的浙少海外管理(新加坡)有限公司,收购澳大利亚新前沿出版社,并在英国新建新前沿出版社(欧洲)公司。凤凰传媒旗下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收购美国童书生产商LTD公司拥有的全部童书业务资产及其海外子公司100%的股权和权益。此外,接力社,安少社等均成立或合办了海外分公司/分社,越来越多的国外出版机构正在谋求与国内出版社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
童书产品:品类丰富,形态多样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宣部和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相关部门相继推出和完善了各项举措,扎实推进少儿出版的繁荣发展。
近年来,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出版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少儿出版物质量提高。深入推进转型发展,经营模式从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型,在保持规模稳定的同时实现“双效”不断提升。
十年来,少儿主题出版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无论是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还是各类少儿主题出版读物,数量和质量都呈现上升态势。出版了《“中华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雪山上的达娃》《“童心向党·百年辉煌”书系》等少一大批紧扣时代主题的图书。
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多元,儿童文学、儿童绘本、科普百科、低幼读物、卡通动漫等细分品类从弱到强,构成了品类齐全、应有尽有、质量良好、丰富多彩的“童书大时代”。《米小圈上学记》《大中华寻宝系列》等成为近年来市场上的超级畅销书,年累计印数均超过100万册。
知识读物成为少儿出版最具潜力的板块,从最近几年桂冠童书报名情况来看,呈现出这样的趋势。特别是近年来的文化热,使得故宫、敦煌、三星堆等传统文化类的图书成为出版热点,比如《故宫里的大怪兽》等。
童书出版形态多样。立体书,玩具书等各种新概念童书以新面貌出现。2014年的《地图(人文版)》、2016年《大闹天宫》立体玩具书开启了立体书出版的先河、2017年的《小鸡球球成长绘本》AR特别版则是通过新技术与纸媒融合的创新尝试,以及2018年的《企鹅冰书》,都是少儿出版在出版形态上的创新。
传播手段:多样快捷,更新迭代
自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后,“全民阅读”连续9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在全民阅读氛围下,社会各界开展的书香城市、校园阅读、基础阅读、分级阅读、亲近母语等活动以及民间阅读推广人、“点灯人”等自发组织的活动,也推动少儿出版成为最为活跃的出版板块。
各地儿童书店成为童书销售和线下活动新的渠道。海豚传媒于2014年4月在武汉开设了第一家海豚儿童书店,不到一年时间里,海豚儿童书店将其“体验式”模式成功复制,已在湖北开了多家分店。2017年开业的kids Winshare文轩儿童书店是西南地区首家儿童书店。
童书的线上销售渠道也从最初的实体书店和以当当、京东图书为主的电商之间的竞争,逐步演变为实体渠道、以当当、京东图书为主的传统电商,与社群、短视频直播的新型社交电商之间的博弈。因此催生了王芳、周洲、小小鹰萱妈、清华妈妈马兰花、北大图图妈、元梦妈妈等专注童书推介的主播。
截止主题分享前的数据
出版机构在积极与KOL合作直播的同时,也开始品牌自播业务。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中信童书、青豆书坊、海豚传媒等童书出版机构的自播业务做得风生水起。这也倒逼了出版人成为“多面手”,选题策划、作者维护、产品打磨、后期营销、直播、剪辑、人设打造纷纷都要尝试。
此外,少儿出版跨界合作也带来了很多新的发展空间。异业合作、比如与肯德基等餐饮品牌合作,与得到、学而思等互联网教育平台的合作,线下展览和舞台剧为童书成为大IP提供了可能。今年夏天,北京宫西达也、艾瑞·卡尔的展,酷虫学校的舞台剧等等非常受欢迎。
最后,在这十年间,少儿出版市场的竞争已然不只是儿童读物出版的竞争,既是传统出版商向阅读服务商转型的路径选择,也是不同竞争势力之间资本、机制、运营等的多元较量。
(本文编辑:白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