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从业近20年的童书编辑,这三年于我而言,着实是不寻常的三年。同行离职或者转行的频率似乎比前些年高了许多,仍坚守出版一线的编辑们见面后说得最多的是“太难了”。大家似乎只能在夹缝中寻找新的机会,很多努力也许不见得有成效,但跳出舒适区、求新求变却早已迫在眉睫。

节奏乱了,快出版VS慢出版

这三年,最大的感触是“节奏乱了”,各种书展频繁延期,能否跟作家见面纯靠运气,办公场所随机切换,出书时间得靠发行渠道拍板……

后疫情时代,线下活动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只能寻求线上首发。“6.18”、“双11”、寒暑假各类书单,变得越发重要。图书从备选到上市,往往只有一个月左右时间,编辑不得不加班连轴转。这个节点上的印制同事腰杆挺得比任何时候都直,可以大张旗鼓地“巡视”编辑部,倒催编辑尽快将书稿付梓。

图书的出版节点越来越重要,对精品出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选题策划到作家创作再到编辑加工,往往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董宏猷的《中国有了一条船》,从2018年初出版社领导亲赴武汉约稿到2021年成书,历时三年多。2022年7月我们推出沈石溪首部海洋题材的动物小说,此时距离他上一部新作出版已有五年之久。从2018年开始调研,到2019年春节着手创作,到2022年出版,作品经过三四年的反复打磨。

8版.jpg

三年来,编辑工作似乎总是在忽快忽慢中推进,既需要疾速出击,更需要静水流深,不断提醒着我们在“快节奏”中做好“慢出版”。

2023年,我们将推出《任溶溶文集》(八卷本)、《葛翠琳童话全集》(十二卷本),这两套文集均筹备多年,内容经过反复补充优化,装帧设计做了多次调整提升,希望尽快能以全面、细致、专业、精美的面貌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渠道变了,内容VS渠道

开卷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图书零售市场继续同比下滑,其中实体店渠道同比下降37.22%,降幅超过2020年下降水平,较2019年同比下降56.7%。我社曾以实体渠道优势著称,这三年面临了巨大的转型压力。

在营销部同事们不遗余力的拓展之下,编辑也在不断熟悉和钻研各类新渠道的内容特色。从传统电商当当、京东、天猫,到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App下载了一个又一个,刚熟悉了抖音直播激情澎湃“上链接”的爆发式文案,又要开始钻研如何在小红书生活化地“种草”。

在多年的摸索下,营销部的同事们能迅速应变、快速出击,找到当下最具影响力的平台大咖合作,从天猫直播间李佳琦、抖音大咖主持人王芳到“东方甄选”,从内容推广到个性化定制,积极寻找新的机会。我们便从选题端开始,加强与营销、渠道商的密切沟通,一些个性化定制或独家首发的项目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渠道首发,全渠道合力。“流浪狗奥利奥”系列是沈石溪联手小战象工作室推出的全新系列作品,首次聚焦现代都市的流浪狗题材,我们通过在王芳直播间首发寻找新的营销契机。这场儿童文学名家和抖音直播大咖的强强联手反响良好。该系列首批3册,自2020年“双11”首发上市,半年内销售近30万册。此后,该书陆续入选重要书单,进行全渠道合力宣发。2022年“双12”之际,我们推出“流浪狗奥利奥”系列第三辑,目前这套书总销量已达60万册。

新渠道定制,调整图书形式。“中华文化传承之匠心 工匠的故事”系列是一套给孩子讲述中华传统手工艺知识和人文情怀的绘本。出版社邀约了几位以中国画见长的老中青画家绘制,通过安静感知岁月摩挲下的技艺精华,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艺人的匠心风骨。原计划分两批推出8册精装绘本,在与渠道商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调整方向,将8册精装系列改为平装函套版,图书推出后入选了2022年5月“中国好书”月榜。

然而,无论是根据渠道调整呈现方式,还是个性化定制,优质的内容质量和装帧品相始终是我们编辑工作的核心追求,为之匹配更为合适的渠道,只是助力优质内容精准抵达读者的助推器。

主题出版亮了,主题VS品牌

在被疫情和渠道反复冲击下仍让人眼前一亮的,当数主题出版。这三年,我们推出了一批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题的儿童文学作品,希望在衡量好少儿视角和主题高度、社会效益和市场预期的同时,做出少儿主题出版的特色。

同主题的系列化作品。2021年初,我们推出了《乌兰牧骑的孩子》,这是鲁迅文学奖获奖者、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的首部少年小说,讲述了“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的传奇故事。该书入选了2021年度“中国好书”和2022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后续我们推出《乌兰牧骑的孩子:篝火与星空》《乌兰牧骑的孩子:鹿花斑的白马》,形成了以《乌兰牧骑的孩子》为核心的品牌系列。目前该套系销量已近10万册。此外,推出的周锐的“梨园少年三部曲”,已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

不同体裁展现同一主题。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推出了四千行长诗《中国有了一条船》,并邀请浙江话剧团的艺术家们录制了朗诵版,多角度展现长诗体裁的气势磅礴和恢弘魅力。中国作协创研部纳杨评价该书,“关于国史党史的文学作品呈现井喷式爆发,董宏猷的诗歌新作《中国有了一条船》,令人惊喜,诗作有瑰丽大胆的想象,有精妙的结构设计,更有一种贯穿全诗的大视野、大胸襟、大气魄”。儿童文学评论家崔昕平认为,这是诗人董宏猷“以激情为儿童筑梦”写就的一首“大诗”。该书上市半年销量超过3万册。

细分主题的套系呈现。2020年,我们出版了胡永红的《上学谣》,这是一部反映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作品入围2020年度“中国好书”,入选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2023年,我们将推出胡永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题材三部曲之二《像你那样》,展现建设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乡村教师群像,作品已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

青年作家的时代响应。除了名家力作之外,我们也推出了一些有潜力的青年作家的新作,如讴歌医护人员白衣执甲的《逆行天使》(许诺晨著),聚焦“一带一路”题材的《列车开往乞力马扎罗》(王璐琪著),关爱老年人生活和少年成长的《橡皮擦乐队》(荆凡著)、《落叶蝴蝶》(高源著)等。

疫情下的出版从业者时刻都在思考着,如何从转型阵痛和诸多不易中走出来,更好地迎接挑战。在落幕不久的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评论员贺炜用福楼拜的名言引爆了人们对悲欢的共鸣:“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的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的那一天。”2022年底,疫情的阴霾即将退去,2023年的春暖花开格外值得期待。

(本文编辑:司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