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热气腾腾的《可爱的野生动物》的样书,回想一年多来的做书经历,其中有欣喜、有焦虑、有感动……不禁想和朋友们分享一下。

图片

《可爱的野生动物》

作者:杨柳青/摄影,张月/文

出版社: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海豚传媒 出品

出版时间:2023年1月

缘起

“高高,我遇到了个奇人,在世界各地拍野生动物。你有没有兴趣做成书?”有一天,彭懿老师突然来电。他那时刚从新疆拍摄回来,正颠簸在出租车上。

“做做做!”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彭老师话中的那股兴奋劲儿让我预感到有好玩的事正等着呢。况且,谁叫我当时正四处找图书选题呢!

接着,我便从彭老师的“吹捧”中,知道了老杨的存在——这位爱摄影的爷爷,三上南极、五下北极,徒步珠峰东坡,走遍全球七大洲、五大洋……

啊,实现了周游世界的人!真是叫天天埋头做书的人羡慕得要命。

隔天就收到了彭老师转发来的老杨拍摄的照片。在溪边抓鱼的棕熊、迎着落日展翅翱翔的火烈鸟、雪球一般的北极熊、抓耳挠腮的金丝猴……一个个生动无比的动物像是来到了眼前。

图片 2.jpg

图片 3.jpg

图片 4.jpg

图片 5.jpg

如果能做成绘本,给小朋友们看,多好啊!

我正沉浸在动物世界和异国风情中,“老杨只会拍照,不会编故事!”彭老师的话突然在耳旁响起,当头棒喝。

当老杨把相机对准动物拍个不停时,他可压根儿没想到,有一天会碰到彭懿,会被他启发,要写故事,要出绘本。

“谁来写文本呢?”这才是关键。突然,灵光乍现,想起了“好基友”——资深图画书编辑张月。她不仅操刀了无数获奖原创绘本,也是一流的绘本作者。开门见山,三分钟电话,确定搞事!效率非一般。

四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彭老师来电一周后,张月和老杨分别从南京、绍兴新昌赶到上海来开碰头会。老杨拎着一个红布袋子,从站里出来,朴实得就像去菜市场买菜的大爷。可人家拍摄照片时,明明是这样酷帅的。

图片 6.jpg

图片 7.jpg

有彭懿老师坐镇,我们在碰头会上确定了图书的开本、形式、大概页码,确定要做一套给2—4岁小朋友看的摄影绘本。这个阶段的孩子天然地想要亲近动物,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可是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除了去野生动物园,很难见到野生动物,更别说非洲大草原上的大型动物了。

如何用杨老师的照片,做一套与众不同的书,让小朋友一看就觉得有趣,而且还能学到野生动物的知识呢?核心故事必须能让小朋友看到里面的神奇动物时惊呼一声“呀”,而且觉得有趣味,不是说教的。必须讲故事,有表情、有动作、有情节,有小朋友喜欢的地方。知识点部分也要讲得生动、好玩!丘吉尔熊、加勒比海红鹳、滇金丝猴、非洲河马、草原象、非洲鸟类……多种多样的野生动物,它们吃什么、住在哪里,有怎样的生活?用有趣的情节串起它们生活中的点滴,再配上讲述得生动有趣的知识点,一定能让小读者大开眼界。

会议开到日暮时分,大家明确了思路,后面就交给文字作者发挥才华喽。

令人惊喜的故事

碰头会之后没多久,张月就发来《小熊,这是你的世界》这一本。

图片 8.jpg

她从北极熊照片中找到了一条故事脉络——北极熊妈妈带新生的宝宝走向海边的旅程。熊妈妈在雪洞中生下了熊宝宝,用乳汁喂养他们。当春天来临,熊妈妈已经饿坏了,她要前往海边捕鱼,而熊宝宝们第一次到外面的新世界探险,一路上一边玩一边学本领。

图片 9.jpg

图片 10.jpg

作为摄影绘本的作者,必须在寻找、编排合适的照片中,进行文字创作。张月不仅擅长写故事,也熟悉排版,她直接将文字和照片进行了版式上的编排,交的稿子几乎就是成书的样子。读到“他们都是不怕困难的小熊”,文字和照片配合得相得益彰,我感动得要哭。文图结合的力量直击人心。

图片 11.jpg

之后张月又写了金丝猴、火烈鸟的故事……

“吃东西”对小朋友来说是最平常、最亲切的行为,《早餐是什么?》就以小滇金丝猴吃东西为主题。两只小滇金丝猴一早醒来,就开始想“今天早餐是什么呀”。

图片 12.jpg

终于找到了好吃的,就往嘴巴里塞呀塞。小朋友不也是这样的吗?——看到好吃的东西会馋坏,再把腮帮子塞得满满的!

图片 13.jpg

《来跳舞吧!》这本的颜色真是漂亮极了。粉红色的晚霞映衬着翩翩起舞、红艳艳的火烈鸟……连读绘本的人都想来跳一支舞了!

图片 14.jpg

图片 15.jpg

其实没有那么多照片

虽然老杨发来的照片文件包里有将近千张照片,但有一些镜头类似,动物所处的情景、行为接近;还有一些非常特别,比如棕熊捕鱼,但不少是血淋淋的场景,实在不适合给低幼的孩子看。于是写完三本后,作者犯难了。

作者卡壳,就轮到臭皮匠编辑出主意了。“老杨拍了一大堆非洲鸟类,来个鸟类比美大赛呐?非洲动物运动大会呢?河里的动物来泡澡呀!动物一家亲哟!”

作者远程对编辑白了一眼,哼唧了一声,OK,创作去了……

优秀的作者总是能超越编辑的“馊主意”,令人喜出望外!后来便有了《我们是一家》《哦,太阳!》这两本。

图片 16.jpg

图片 17.jpg

“这是我妈……”这一句一开腔,感觉就对了。给小朋友的绘本中,怎么可以没有亲爱的妈妈的身影?!明着看这是一本“怼老妈”绘本,可其实动物宝宝们对妈妈的爱意溢出了书页。编辑同事家的儿子最喜欢这本,天天模仿书里的口吻,开口闭口“这是我妈……”

图片 18.jpg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当把文字作者初排的文字、图片交给美术设计时,我的心里惴惴不安——对于照片的摆放、形式,字体字号的设计、封面的设计……之后肯定要沟通无数次,说不定还有无数次的扯皮呢。可是两周后,美编发来了排版后的文档,又让人分外惊喜。

单看封面,一本一个色调,极富特色。跨页满版、三分之二、多格小图……内页也呈现出丰富性。大方向确定了,大局就稳定了,后面就剩下对细节的调整了。

图片

图片

老杨是专业做摄影画册的,对于图片质量的把控、印制等十分专业。当然做绘本和做画册完全不一样。做故事性绘本,选择图片时要考虑它能否讲述故事;而画册则要考虑照片是否精美、震撼。虽然老杨对他拍的非常精彩的照片没有用在书中有点遗憾,但是他尊重儿童故事的创作,绝不干涉作者出于故事走向而对照片的选择。

在后期处理照片清晰度的过程中,我再次看到老杨兢兢业业、对于品质的执着。老杨把美编排好的稿子细细看了十几遍,然后在此基础上按照他对照片的理解,重新放上了他认为更加合适的照片,但还是会战战兢兢地跟我说,让我们看看合适不合适,不合适就照旧,他的意见只供参考。在反复讨论中,有些我们坚持了原来的选择,有些听从了老杨的意见。无论是坚守和更改,都是为了让书更出色。

每一个细节

摄影类绘本看似不像绘画类的需要插画家细细勾画,只要选取合适照片就行,但是对于照片的选择、细节的把控,那也是一样讲究的。

《哦,太阳!》中第一个跨页“大象从睡梦中醒来”中对照片的选择,最初选了图1,大象的眼神有沧桑感。而图2大象的眼神有一种欣喜、呆萌的感觉,似乎就是刚睁开眼睛,而且草叶朦胧,为下文“看到太阳冉冉升起,点亮了这片火热的草原”做好了铺垫。全册大部分照片都经过了类似的讨论和选择。有一点点遗憾的是,老杨拍摄非洲狮和豹子时,所用的相机还没有现在这么高级,像素不如这几年拍摄的照片高。

图片 21.jpg

大象细节图1

图片 22.jpg

大象细节图2

结语

老杨说,他想做中国拍野生动物最多的那个人。

彭懿说,他想让更多特别的内容走进童书中。

张月说,她想让小朋友看到自己写的故事时尖叫一声“哇哦”。

编辑说,我们来好好操刀,做成书,送到小朋友面前。

希望亲爱的小朋友们喜欢这一套特别的摄影绘本,亲近世界各地的每一个小可爱。

(本文编辑:白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