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14日,国际布克奖(The International Booker Prize)公布了2023年的入围长名单。在本届长名单上,入围的13部作品来自全球12个国家,原作语言多达11种。其中,保加利亚语、加泰罗尼亚语、泰米尔语的作品更是首次被提名。入选作者、译者的职业更是种类丰富,中国编剧邹静之也在入围名单之中。而他也成为继2021年残雪入围该奖项之后又一位进入国际布克奖视野的中国作家。

作为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学奖项之一,国际布克奖的目光最初仅局限于英语语言文学圈内。2015年后,国际布克奖也紧跟布克奖(The Booker Prize)的趋势,将评选范围扩大至任意国籍的作家,只要其作品有英译本并在英国公开出版发行即可。

和布克奖只评选作家不同的是,国际布克奖还将译者纳入评选范围,所以最终的奖金将由作家和译者平分,入围名单作品的作家和译者都可以获得2500英镑(折合人民币约为2.11万元),以资鼓励。

多元化趋势突出

在今年的长名单里,从地域到内容再到作译者身份,多元化趋势都十分突出。

86岁的玛丽斯·孔戴(Maryse Condé)不仅是国际布克奖史上最年长的入围者,其丈夫理查德·菲尔科克斯(Richard Philcox)还是她入围作品《新世界福音》(The Gospel According to the New World)的译者。由于孔戴已经罹患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难以写作,整部作品由她口述,再经过理查德记录、整理和翻译完成,两个人组成了史上第一对以夫妻关系入围该奖项的作者-译者组合。而这本《新世界的福音》也像是孔戴多年经历的缩影一般——一个有着深色皮肤和灰绿色双瞳的孩子一边长大一边去追寻自己的“根”和使命。在过去的写作生涯里,孔戴也和书里的孩子一样不断探索着“黑人移民”的起源和使命。

韩国电影人、作家千明官(Cheon Myeong-kwan)和译者金志英(Chi-Young Kim)凭借《鲸》(Whale)入围,这部作品以韩国的一个偏远村庄为背景,借三个主角展开的史诗般的冒险,讽刺并揭示了韩国由前现代社会(Pre-modern Society)快速过渡到后现代社会时所经历的现实变化。据悉,磨铁将推出该书的简体中文版。

《当我们仍在做梦时》(While We Were Dreaming)是德国小说家克莱门斯·迈耶(Clemens Meyer)在2006年出版的处女作,经凯蒂·德比雪尔(Katy Derbyshire)翻译后将在今年3月底出版英文版。小说讲述了东西德统一时期一对一起长大的好友,如何用各自特殊的方式来疯狂地挥霍青春。

入围作品《生日派对》(The Birthday Party)是法国作家罗朗·莫维尼埃(Laurent Mauvignier)和译者丹尼尔·列文·贝克尔(Daniel Levin Becker)的作品,书里将时间定格在一天之内,一连串噩梦般的诡异事件全部发生在一座与世隔绝的法国小村庄里。湖南文艺出版社曾出版过本书作者罗朗的《学会完结》《远离他们》以及《男人们》的简体中文版。

保加利亚作家乔治·戈斯波迪诺夫(Georgi Gospodinov)和翻译家安吉拉·罗德尔(Angela Rodel)凭借《时光避难所》(Time Shelter)入围,这部作品在2021年也获得了意大利最重要的文学奖项——斯特雷加奖(Premio Strega)。这是一本关于过去的书,书中“过去的诊所”被设定为是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每层楼都用微小的细节再现了过去的十年,将患者带回过去。

乌克兰作家安德烈·库尔科夫(Andrey Kurkov)凭借《吉米·亨德里克斯住在利沃夫》(Jimi Hendrix Live in Lviv)入围,英文版由鲁本·伍利(Reuben Woolley)翻译。作者用充满黑色幽默的笔触写出了生活在利沃夫的各色人物。

挪威作家维格迪斯·约斯(Vigdis Hjorth)和译者夏洛特·巴斯隆德(Charlotte Barslund)凭借小说《妈妈死了吗》(Is Mother Dead)入围;墨西哥作家瓜达卢佩·内特尔(Guadalupe Nettel)和译者罗莎琳德·哈维(Rosalind Harvey)凭借《夭折》(Still Born)入选。

首次出现的语言

《博尔德》(Boulder)是茱莉娅·桑切斯(Julia Sanches)翻译自西班牙作家伊娃·巴尔塔沙(Eva Baltasar Sardà)的一部小说,原版作品用加泰罗尼亚语讲述了一位商船女厨师与同性恋人相知相爱,但在40岁时面临生育抉择的故事。

另两部首次出现的翻译语种作品分别是印度作家佩鲁马尔·穆鲁根(Perumal Murugan)的《柴堆》(Pyre),原作用泰米尔语书写,经阿尼鲁德汉·瓦苏德万(Aniruddhan Vasudevan)译介;和弗兰克·韦恩(Frank Wynne)翻译自科特迪瓦作家高兹(GauZ')的《站岗》(Standing Heavy)。前者以20世纪80年代印度的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农村为背景,展现了一对年轻夫妻如何突破种姓制度寻求幸福生活。后者聚焦面对不断变化的移民政策和政治冲突,两代科特迪瓦人只能当无证劳工在巴黎谋生的故事。

首次出版英译本的作家

除了有三种首次出现在长名单里的原作语言,还有三位首次出版英译本作品的作家入选。其中就有科特迪瓦作家高兹(GauZ')。同时,瑞典作家阿曼达·斯文森(Amanda Svensson)也是第一次携英语译作与世界读者见面。尼古拉·斯马利(Nichola Smalley)翻译了其作品《一家三口》(A System So Magnificent It Is Blinding),正如书名,这是一个各自经历过光怪陆离的生活后,再次重聚的故事。

还有一位首次出版英译本的作者就是中国作家邹静之。2005年他凭借《五月槐花香》获得第25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编剧奖,还曾与徐皓峰、王家卫一起获得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这次其凭借《九栋》(Ninth Building)入围长名单,书名中的“九栋”是他曾经住过的一栋楼房。该书的简体中文版已于2010年出版。英文版的译者程异是新加坡作家,曾先后翻译过双雪涛的《艳粉街》(Rouge Street)、刘心武的《钟鼓楼》(The Wedding Party)、天下霸唱的《鬼吹灯之龙岭迷窟》(The Dragon Ridge Tombs)等。程异自己创作的长篇小说《紧急状态》(State of Emergency)曾获2018年新加坡文学奖。

此前入选过的中国作家

从2005年国际布克奖成立以来,共有8届的入围名单上出现过中国作家的身影。

在2011年的国际布克奖中,中国作家不仅被首次提名,更是有两人同时入围,分别是王安忆和苏童。之后,被誉为“荒诞现实主义大师”的阎连科在2013年入围。由于在2015左右奖项的评选规则发生了变化,所以从2016年开始,国际布克奖的入围名单上,提名作品以及译者姓名也会连同作家姓名一起出现。

连续两年,阎连科的名字又出现在国际布克奖的提名名单里。2016年,走到短名单阶段的作品《四书》(The Four Books),由罗鹏(Carlos Rojas)翻译。2017年两人再次合作的《炸裂志》(The Explosion Chronicles)止步于长名单阶段。

接下来的2018年,中国台湾作家吴明益和翻译家石岱仑携《单车失窃记》(The Stolen Bicycle)入围长名单,也止步于此。

2019年,残雪亮相国际布克奖。由安妮蕾丝·芬尼根·沃斯莫尔(Annelise Finegan Wasmoen)翻译的《新世纪爱情故事》(Love in the New Millennium)入围长名单。2021年,残雪和凯伦·杰南特(Karen Gernant)、陈泽平合作的短篇小说集《我住在贫民窟》(I Live in the Slums)再度登上长名单。很可惜,两部作品也都止步于此。

至于今年被提名的邹静之和程异能否带着《九栋》走进短名单,甚至夺得桂冠,还要等到5月23日的揭晓时刻。

(本文编辑:周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