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上午,微观史与大历史:作为空间的成都“茶馆”——王笛《茶馆:成都公共生活的衰落与复兴,1950—2000》新书分享活动,在2023上海书展圆满举行。本次活动,由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四川人民出版社(简称“四川人民社”)承办。

活动开始,王笛首先向现场的读者朋友们分享了自己从四川大学历史系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学习经历。他谈道,自己35岁时重回课堂,与18岁的年轻人一起学习,压力很大。但得益于这种压力和长期高强度的学术训练,他从不会英文,到可以给历史系学生教授英文写作课程。这样的学术经历应该可以鼓励年轻学者,克服年龄焦虑,坚持进行学术追求。

image003.jpg

随后,四川人民社学术中心主任、主持人封龙与王笛以“微观史与大历史:作为空间的成都‘茶馆’”为主题,围绕关于微观史的研究展开了对谈。王笛进一步分享了今天的活动主题,即史学研究的宏观与微观的关系,他认为宏观的历史必须通过无数的历史碎片所构成,透过这些历史的细节,才能以“小处着眼进入大的格局”;而只有建立在大量的微观的碎片化研究之上,宏观历史的研究也才会更可靠。

王笛的《茶馆:成都公共生活的衰落与复兴,1950—2000》一书,便是从茶馆这样一个微观世界出发,通过回顾成都茶馆的百年历程,回看社会发展的历史,进而观察中国城市的变迁与社会的转型。

1692601327865006666.jpg

随后,主持人又围绕着成都茶馆的大众文化属性展开了讨论,作为公共空间,茶馆不仅仅是一个喝茶的场所,它同时还是社交、学习等各种活动的空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公共空间,每个空间构成一个个的“微观世界”。由此出发,历史学家得以重新触摸和审视一个城市的历史与记忆,而茶馆,作为成都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给王笛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通过对茶馆的研究,人们不仅可以看到城市的发展及其逻辑,同时还可以从这些背后的细节,重构大众的日常生活。

1692601414807069553.jpg

最后,主持人和王笛谈到了历史学家的研究如何能让一般读者读懂这个问题。王笛认为,关注宏大历史的同时,走进日常事件,走进普通人的生活,除了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让普通读者认识自我,关注历史研究的重要途径,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几千年的重要载体,正是一代又一代历史学者的研究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共同构成了可触摸的、鲜活的历史印记。

(本文编辑:周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