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2023天府书展开幕。新华文轩与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开发的“非遗研学”课程首次亮相。160名来自四川区域各个学校的学生在天府书展教育服务体验区开启了“非遗研学”之旅。
10月14日,非遗少年们再次近距离对话非遗传承人,在木版年画和古韵油纸伞中,了解和学习非遗技艺,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
非遗研学第三站:木版年画印刷
一绘一刻,传承经典。10月14日上午,“非遗研学”第三课开课。来自成都市天府新区的100名学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明生的带领下,学习绵竹木版年画印刷。
“绵竹木版年画起源于宋代,明清为鼎盛时期……”李明生详细介绍了绵竹木版年画的起源、内涵、特征、价值,现场展示了绵竹木版年画成品,并带同学们一起欣赏了不同主题和造型的艺术作品,展示了绵竹木版年画鲜明的地方特色。课堂讲解结束后,老师“手把手”指导同学们体验了木版年画的印刷过程,深刻感受了纸上艺术的独特魅力。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对木版年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还亲手印刷了‘福娃’的木版年画,真的太神奇了!”张俊熙同学说到。在木版年画印刷研学课堂上,同学们通过观看、倾听、实操,沉浸式体验了木版年画的魅力,完成了一次与非遗技艺的对话之旅。
非遗研学第四站:古韵油纸伞手绘
10月14日下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毕六福在课堂娓娓讲述油纸伞的历史,来自泸州市的34名学生和雅安市汉源县的35名学生聚精会神,认真聆听关于泸州分水油纸伞的非遗知识。
油纸伞历史悠久、技艺古朴、造型美观、结构科学,具有浓郁的古风韵味。老师撑起一把把绘有花草图案的油纸伞,瞬间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拿起颜料和画笔,选择颜色、调整细节,勾勒印有各式图案的油纸伞,经过同学们用心的创作,一个个色彩丰富、别具创意的油纸伞呈现在大家眼前。
“今天我画了一幅印有梅花的油纸伞!”“我画了一个哆啦A梦的油纸伞!”同学们用稚嫩的笔触表达着童趣,抒发着想象。在本节课堂上,大家学习了油纸伞伞面的色彩搭配和构图技法,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更体会到了中华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非遗研学”课程火热进行中。接下来两天,还有剪纸技艺、田园草编体验、手掌木偶演艺,3门“非遗研学”课程等你来打卡,敬请期待!
(本文编辑:周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