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禹田文化入围2024年博洛尼亚年度最佳童书出版社大奖短名单,这一消息令禹田文化董事长安洪民颇感意外,毕竟在他“佛系”的管理风格下,这家出版机构不凑热闹,不“卷”价格,在竞争激烈的少儿出版市场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踏踏实实做书”的禹田文化为什么能“活得还不错”,甚至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带着这样的好奇,我们采访了“艺术家+出版人”安洪民。

日前,2024年博洛尼亚年度最佳童书出版社大奖短名单公布,亚洲入围的5家少儿出版机构中,“禹田”榜上有名。这家已经成立25年的少儿出版机构,以其独特的美学理念和出版风格在少儿图书市场独树一帜,多年来不断有优质童书问世,比如累计发货超千万册的“屁屁侦探系列绘本”,畅销30余万册的家教书《不管教的勇气》,去年销量超10万册的“网红”科普绘本《24个菜市场的环球之旅》,故宫“日历家族”的新成员《故宫日历·2024年·儿童版》……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jpg

“禹田”的书不管在业内还是业外,都备受关注。但禹田文化的董事长安洪民却甚少出现在出版从业者的视野中,在有限的一些访谈和报道中,他被塑造成一个清高、不善言辞、阳春白雪的形象,但我们发现,现实中的他并非如此,或者说,并非完全如此。他相当真实而纯粹,会半开玩笑地说自己“不是艺术家,我的画可卖不出去”;也会像年轻人一样,研究星座和血型,并把自己感性与理性交织——一面相信经验和直觉,一面又很认真很踏实——的性格特质,归结为AB型血+白羊座。

安总.jpg

禹田文化董事长安洪民

在这次深入的访谈中,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颇为“佛系”的管理风格——好像除了设计,公司的其他事情他都不太过问,随性而为;但禹田文化作为一家企业,稳步发展25年,身为掌舵人,他的作用至关重要。我们反复追问禹田文化为什么能够“活得还不错”,但他似乎没想过这个问题,在3个多小时的访谈过程中,反复自我拷问。

在国际上被看到,禹田凭什么?

长发、休闲西装、牛仔裤,在少儿出版这个圈子里,安洪民多少显得有些不一样。他的办公室也不像我们常见的一位少儿出版人的办公室,走廊上的雕塑、墙上的画作、书架和桌上随处可见的艺术画册……难怪外界习惯将他的“不一样”概括为一种艺术家气质。

安总办公室 1.jpg

安总办公室 2.jpg

安洪民办公室(上图为安洪民本人的油画作品)

听到“禹田”入围2024年博洛尼亚年度最佳童书出版社大奖短名单的消息时,安洪民自己也有些纳闷——国内这么多优秀的少儿出版机构,“禹田”凭什么就脱颖而出了呢?

思来想去,他将原因归结于禹田文化多年来坚持的品牌化和国际化之路。2018年以来,在博洛尼亚童书展上,禹田文化一直独立设展,呈现了更加明确的品牌标识。禹田文化的展位多以白色为背景基调,朴素、干净,最大程度地突出展示包括故事绘本、科普绘本和儿童文学图书等在内的原创作品,确保读者的关注点聚焦于中国原创作品上。希望这些优质的原创作品能被更多人看见,也希望创作者们能在国际舞台上发光发热。

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jpg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 (1).jpg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 (2).jpg

禹田文化参展2023年博洛尼亚童书展

2024博洛尼亚最终效果图.jpg

2024年博洛尼亚童书展禹田文化展位最终效果图

早在2006年,禹田文化的图书版权就已输出国外,《影响孩子一生的101个经典童话》等作品版权向韩国、泰国等国家输送,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除了常规的版权输出和国际交流之外,从2016年开始,禹田文化与比利时出版机构Clavis合作举办了4届金钥匙绘本创作大赛。获奖者不仅能获得不菲的奖金,更重要的是,其作品能获得国内外同步出版的机会。对于年轻的绘本创作者而言,这无疑是个名利双收的好机会。而对于禹田文化而言,这可以说是一个纯投入的项目,“没有任何利润可言”。

历届金钥匙金奖.jpg

历届金钥匙绘本创作大赛金奖作品

安洪民的想法很纯粹,就是希望把欧洲成熟的绘本创作经验和技法引入国内,让国内的绘本创作者们得到更好的滋养,也让全世界的读者通过作品认识他们。但在外界看来,这可能是禹田文化做的又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第一、二届金钥匙绘本创作大赛举办时,只有金奖获得者能拿到7500欧元奖金,银奖获得者只有一份证书;到第三届大赛,安洪民千方百计说服Clavis总裁菲利普·瓦力克(Philippe Werck),增设了银奖奖金。

“不但不可能有利润,成本还越来越高了。”安洪民笑笑。他说,“讨好”不能只讨眼前的好,从长期来看,禹田文化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回报只是时间的问题。用一句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老老实实做事,该得到的你都会得到”。“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可能你当时并没有得到什么,你的付出没有得到一个及时的反馈,但这件事情埋在这里了,慢慢地,它就会给你一个好的结果。有时候太追求眼前的获得,对今后的长远发展未必是一件好事。”

一位“佛系”的管理者,一个“对审美有洁癖”的编辑

在国内的出版机构中,安洪民大概是少有的退出选题会的公司老板,他相信年轻人的想法和实践。“没有哪一本书是一定成功的,我们容许犯错,只要有创新的想法,不同于市场上的一些烂俗选题,就可以大胆地去做。”除了选题,安洪民在公司管理方面也显得很“佛系”,禹田文化的所有员工都叫他“安老师”,他半开玩笑地说:“我出差从来没人给我打电话,同事们都说我什么也不管,基本靠大家的自驱力。”

与对待选题及管理的“宽容”相反,安洪民对图书的装帧设计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油画专业出身、又做了10年美术编辑,他对审美似乎有一种洁癖,他认为,“童书要承担美育的责任。孩子从小经由眼睛感受到的美,会影响他们的一生。长大再去培养审美,可能就晚了。”

民间神话.png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绘”系列

中国故事.png

“中国故事”系列

640_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webp.jpg

“给中国少年的历史人文故事”系列(《丝绸之路》《李白,追月亮的人》《珠峰来信》)

禹田文化有一个10人的设计团队,这大概是安洪民平时接触最多的部门,据说有些装帧设计方案要修改20多次。他要求设计师们必须通读文本,找到跟内容气质相匹配的美学表达方式。至于有时候渠道或市场传来的声音,比如“书名字号大一些更醒目”“封面不要做成白色的,会淹没在电商页面里”,安洪民认为,具体元素要服务于整体设计方案,“一个‘大黑’‘粗宋’的书名直接敲上去,再显眼也不好看”,“渠道如果觉得挺好的,那是因为你没有把更好的拿给渠道看”。安洪民不能接受一本他认为不够美的书流向市场,他希望做到极致,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和评判标准,但他希望,禹田文化的书都能达到自己的标准。

设计室 1.jpg设计室 2.jpg

设计团队工作日常

从审美角度呈现一本书的最佳形态,成了禹田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其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出差异化的关键。“温暖、治愈、唯美、沉静……”似乎都不足以形容禹田文化的审美风格。其实从安洪民的个人经历和处事态度上,我们或许能窥见禹田文化一以贯之的调性。

20世纪90年代,安洪民一边在出版社做美术编辑,一边利用业余时间画连环画。一本连环画,100多张,“每天点灯熬油地画,像建筑工人一块砖一块砖地盖房子似的”,这样的经历锻炼了他的忍耐力,使得他能够耐得住寂寞,能够耐着性子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禹田文化也是如此,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本书,不太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既没有大起也没有大落”。当直播成为书展上各个展位的标配时,禹田文化仍然安安静静地“站”在那里,显得有点“另类”,有点“跟不上潮流”。“我们最近要开始做一个文创品牌,同事们说,安老师,文创在走下坡路了,咱们才开始做吗?”安洪民的下一个计划好像把禹田文化“跟不上潮流”的“人设”立得更稳了。

不凑热闹,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事,在当下这种市场环境中,禹田文化怎样保证作为一家现代企业应有的现金流和利润率呢?

要在竞争中保持自己的节奏,不能跟着市场跑

安洪民认为,做出版本质上不是在做企业,而是在做内容,“按照自己的标准做好的内容,形成一个品牌,自然就会活得久一些”。“如果我们把出版视为一个由资本驱动的产业,那以这个投入产出比而言,为什么不去做更盈利的行业呢?”

话虽如此,但作为一家要养活近100名员工的图书公司,产品、渠道、财务数据仍是每天萦绕在安洪民耳边的关键词。关于禹田文化的产品,“长青藤文学”“暖房子绘本”可以说是“当家”系列,这两个延续了约10年的开放性童书品牌,为儿童阅读市场贡献了不少拥有较长生命周期的精品佳作,如“长青藤国际大奖小说书系”“美冠纯美阅读书系”“屁屁侦探系列绘本”等,尤其“大奖小说”,历经多年发展,该系列已出版的图书已经扩展至160种。

禹田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品牌是“千寻Neverend”。“寻”是古代的计量单位,“千寻”是指极高或极远,意指人在精神上不断探索。千寻Neverend在新型教育理念的探寻与传播上不断努力,创立7年来,形成了育人、儿童、少年、艺术、经典、智力、文学七条产品线,积极体察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为市场贡献了《不管教的勇气》《假装没看见》《李白,追月亮的人》《寻谣记》等出圈佳作。

这两年,科普百科在少儿出版市场的占有率持续走高,禹田文化也开发了科普童书品牌“知否”。《24个菜市场的环球之旅》《左手南极,右手北极》《作物起源》等大热科普童书都是“知否”的手笔。可见,坚持做自己并不等于忽视市场,安洪民只是习惯于想清楚了再动手。

他对于图书营销渠道的感知也是如此。“抖音等新媒体渠道,禹田文化也在做,目前张弛有度,我们还是希望能做好渠道管理,保证产品的基本利润率。”

产品和渠道之外,对于财务指标和资本运作,安洪民的一些理念和做法充分体现了“艺术家+出版人”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2006年前后,经过审慎的前期调研和市场预判,禹田文化尝试进军动漫产业,投入上千万策划出品了《魔角侦探》《怪兽家族》等多部动画片。“虽然最后因为各种原因收缩甚至放弃了对动漫产业的投入,但我们做的产品得到了市场和用户的认可。”

对于自己决定的事情有着“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执着,同时也对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表现得很坚决,这一点可以说在安洪民身上体现得很典型。禹田文化成立25年以来,安洪民拒绝了所有的投资和收购提议,他说因为一方面“不想被投资人管着”,一方面还有点“偶像包袱”,“受不了别人说我不好”。

纵观安洪民和禹田文化深耕多年的少儿出版,竞争激烈自不必说,近年来也开始频繁呈现一些市场乱象。比如功利性阅读大热,安洪民认为,“家长不能一个劲儿地给孩子灌输同样的东西,这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但他对白热化的市场竞争持乐观态度,“竞争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现象,越是竞争激烈,越是有人会沉淀下来。很多行业都是这样,只有在充分的竞争状态下,才能慢慢淘汰不好的,留下好的。”

在访谈的最后,安洪民再次强调了他的出版理念。他认为,出版是一项需要耐心和坚持的事业,不应该被短期的经济利益所左右。他坚持在竞争中始终保持自己的步调,不盲目追求销量,而是专注于提升内容的品质。他相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出有价值的内容,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赢得读者的尊重和喜爱。

到4月20日,安洪民就60岁了。曾有人问他是否计划退休,他大感意外,“我怎么会‘退休’呢?我喜欢和年轻人在一块儿,做一些有趣的、充满创意的事情。”2021年,他创立了人文艺术出版品牌“大风SilentRhapsody”,希望能够通过书籍和阅读将艺术更深入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中,让艺术成为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元素。

在他看来,艺术不应该只是少数人的专利,而应该成为每个人都能享受的权利。虽然没能成为一个世俗意义上的艺术家,但安洪民一直在用出版实践实现自己对艺术的追求。他说:“艺术让我们在面对自己不理解甚至不喜欢的事物时,能够保持一颗宽容之心。”

(本文编辑:杨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