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第3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简称“书博会”)在山东济南开幕。作为湖南展团的重点活动,王跃文长篇小说创作25周年分享会暨全国巡回签售启动仪式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活动由湖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中南出版传媒集团主办,湖南文艺出版社(简称“湖南文艺社”)承办。著名作家、湖南师范大学教授王跃文与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黄发有,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大众报业集团培训委总监、高级记者逄春阶两位嘉宾分享了自己长篇小说的创作历程,以及对于文学的思考。

微信图片_20240726230155.jpg

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贺砾辉,湖南文艺社社长,芙蓉杂志社社长、主编陈新文在活动上发表致辞。湖南省委宣传部部务会成员、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黄海,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贺砾辉,作家王跃文为王跃文长篇小说作品揭幕。

王跃文从198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99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国画》,一鸣惊人,在全国范围内引起阅读风潮。在当代作家中,王跃文是在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上持续深耕,对处理现实题材有独到见解的一位作家。在《国画》出版至今的25年中,他创作出了很多畅销并且长销的长篇代表作,比如《国画》《梅次故事》《苍黄》《大清相国》《家山》等,这些作品很多都被反复再版,一直深受读者的欢迎。

湖南文艺社与王跃文的缘分始于1999年,在《国画》出版的同年,湖南文艺社出版了王跃文的中短篇小说集《没这回事》。2012年和2018年,湖南文艺社两次推出“王跃文作品系列”,均收到不错的市场反响。此次书博会活动上,由湖南文艺社推出的最新一套王跃文作品系列正式亮相,后续,湖南文艺社计划推出王跃文作品系列全国巡回签售活动,向读者提供更多与作家交流的机会。

王跃文谈创作:既写生活原本的样子,又写生活应有的样子

从事文学创作三十余年,王跃文的创作所走的是一条沉潜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之路。为什么坚持写作,他坦言,这是出于对脚下这片土地、对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以及中国文学优秀美学传统的热爱。因为热爱,他用关怀与善意的笔触描摹着真实的人生世相。对于自己笔下的人物,不论是“明亮的或是灰暗的”,他想做的都只是“究其所源,揭示生活真相”。

“我既想写出生活原本的样子,又想写出生活应有的样子,竭力追求生活真实、理想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结合。”从《国画》《大清相国》到《家山》,王跃文的小说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既有《国画》《梅次故事》《苍黄》《朝夕之间》这类小说里穿透现实中复杂与晦暗一面的众生相,也有《大清相国》中堪称知识分子理想人格典范的一代相国,以及《家山》中平凡却有着我们民族传统中一切良善品格的沙湾百姓。王跃文长篇小说的明暗色调看似不同,但事实上,他所传递的始终是对人内心向善、向光一面的呼唤。他曾说:“文学可以表现恶,但它的精神内核必须是善;写恶的文字是站在恶的泥淖深渊里对人类生命本质的追问,对真理的追问,对美和温暖的渴求。任何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它的精神底蕴却一定是对人类命运的悲悯,对人类沉沦灵魂的救赎。”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王跃文《国画》这类小说存在严重误读。但25年过去,《国画》等书仍然被读者所阅读,作为作者,王跃文期待越来越多的读者能发现这些作品的真正价值。一方面,生活和人性本身是复杂的,另一方面,正因为现实的复杂,才更需要有作家的现实题材创作,从现实生活里激扬风清气正的当代文明。

很多评论家评价王跃文有湘楚“狂士”的风范,很湖南,确实很敢讲,有鲁迅的遗风。王跃文回应说,他十分敬重鲁迅先生,爱他的文字,敬他的人格。仰之弥高,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回顾自己25年的长篇小说创作,王跃文有欣慰也有遗憾,但从对文学的热爱和虔敬来说,他无怨无悔。他用米沃什的几句诗来描述他的心情:“想到故我今我同为一人/并不使我难为情/在我身上没有痛苦/直起腰来/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嘉宾分享:现实主义写作的永恒魅力

现场,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黄发有就现实主义写作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现实主义写作在我国有着丰富的精神源泉,从杜甫的诗歌、关汉卿的杂剧到曹雪芹、吴敬梓的小说,这些文学经典都深刻地反映着也影响着现实。古今中外,优秀的现实主义写作由于紧贴时代和现实,往往呈现出质朴与厚重的面貌,因而产生一种直逼人心的魅力。

王跃文的长篇小说之所以长期受到读者喜爱,与作家深厚的现实主义写作功力,以及对现实的深刻体察密不可分。从《国画》到《家山》,王跃文特别擅长描写细节,对人物心理和生存状态的把握入木三分,他的小说不依靠离奇的情节和戏剧化的场面,但却能在日常生活的流动中塑造出鲜活的人物。这样的人物有永恒的魅力,直到今天,《国画》的故事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但仍能激起人的思考,这正是现实主义写作的力量。

微信图片_20240726230244.jpg

分享会上,嘉宾逄春阶是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大众报业集团培训委总监,同样是王跃文作品的忠实读者。从现实题材的《国画》到历史题材的《大清相国》,再到最新的以乡村为背景的《家山》,逄春阶从王跃文的作品中看到了一位作家在处理不同类型题材时的创作活力。同时也注意到,对人的观察与书写是王跃文的二十余年来长篇小说创作上永恒的主题。

在他创作出的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故事里,动情的不只有他笔下那些活在一个个故事中的小人物,还有无数读者的灵魂也产生着共鸣。有读者表示《国画》这本书伴随着他从读书到工作,常读常新;有人评论说三读《大清相国》仍觉得“难以消受”,感叹作家笔下“人生厚重”;针对《家山》这类有着深厚乡土情怀的小说,曾有一位“90后”读者表示他从中读到了自己的文化来路,说他这代人就是传统的延续。

王跃文自己曾说过:“人类自有文学以来,所有作家的一切努力,都在做两件事:表达情感,传递价值。” 二三十年来,他用文字与读者不断进行着超越时空的对话,这条沉潜的现实主义之路见证了文学不熄的光亮。

分享会现场,评论家阎晶明、施战军、王春林,作家阿来,作家、评论家何向阳等以视频形式表示了对王跃文长篇小说创作25周年的祝贺。

微信图片_20240726230138.jpg

*本文图片由杨旭摄影

(本文编辑:周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