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2024年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和丝路书香工程立项项目公示结束,海燕出版社(简称“海燕社”)《北上的象群》(日文)、《100件河南文物的中国史》(波斯文)、《三十六声枪响》(阿拉伯文)榜上有名。
这不是海燕社今年第一次收获喜报。
在2024年上半年出版物获奖名单中,海燕社成了“高频词”:十大类奖项、29种获奖图书中,海燕社的图书共11种,数量居于出版豫军首位。
4月,《守鹤人》获评2023年度“中国好书”,是44种获奖图书中唯一一部网络文学作品;当月,《守鹤人》《生命之巅》入选全国优秀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为河南实现该项目零的突破。
两个月后,《坐在没有骡子的骡车上看戏》《蚂蚁的森林》《采蘑菇》《动物运动会系列:跳水,扑通,扑通》上榜2024“中国好书·六一专榜”,数量居全省之最。
荣誉接踵而至,海燕社社长李勇说:“没有持续的产品跟进,就不可能有高原,没有高原,更不可能有高峰。”
时代命题:20年后重回童书市场,“黄金十年”成“濒临悬崖”
“一家出版社如果在出版上立不住,挣再多钱也没有意义。”
作为一名从业30多年、历任多个岗位的老出版人,海燕社社长李勇对于“内容”的执著,从来没有更改过。
海燕社社长李勇
1992年,李勇一毕业就入职海燕社。“我的理想是做编辑”,从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时,李勇的行李里几乎都是书。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虽然如愿进入了出版行业,却一脚踏上了发行岗位。
“干一行就得爱一行,而且还要干好。”那时,出版社开始自办发行,李勇跑市场的认真程度,不亚于自己当年在学校做功课。那时,他跑遍了河南的一百多个县。
“我晕车,就连坐火车也晕,只能喝白开水。”为了跑发行,李勇一个月跑两千多公里,硬是坐得不晕车了。
一年后,李勇没能如愿调到编辑岗位,因为海燕社当时的发行做得太好了。最辉煌时,海燕社曾实现“双超亿”,即发行册数和发行码洋均超过一个亿,这在当时,是河南出版社里的NO.1。
2004年,李勇调离海燕社。2023年3月,时隔近20年,李勇再次回到海燕社。
然而,此时的少儿出版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开卷数据显示,1999年,少儿图书占我国零售图书市场的比重仅为8.60%;2012年不到20%,2022年已为28.62%。
在业内人士看来,经过“黄金十年”的发展,少儿出版在2016年超越社科、文学图书板块,成为全国零售图书市场的最大细分市场,更超越美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少儿出版市场。但随着技术革新,线上渠道崛起,价格乱象、盗版猖獗、利润挤压……面对市场的无序竞争,少儿出版人惊呼“被逼到了悬崖边”。
2023年7月,调任海燕社社长4个月后,李勇参加了2023全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年会。会上,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杨芳指出,在大繁荣的表象下,少儿出版困境重重:有高原、缺高峰,跟风出版、重复出版现象比较明显;引进版占据头部,原创不够拔尖;少儿读物品类结构不够均衡,故事绘本比较多,主题出版、文学艺术作品偏少;在内容拓展、表达方式上的创新不够。
在与同行的交流中,李勇触动很大,他深知形势严峻,任重道远。
海燕社作为河南唯一一家专业少儿出版社,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绘本中国”产品线已渐成规模,精品图书层出不穷:“棒棒仔”“金羽毛”“小兔汤姆”“爱之阅读”等绘本书系在市场上风生水起。2021年教育部组织遴选推荐347种幼儿图画书,海燕社《安的种子》《斗年兽》《蔷薇别墅的老鼠》等10种绘本入选,其中,原创单品绘本《安的种子》销量已达百万册。
在竞争激烈、业态重构的市场环境中,如何让海燕社多年积累、已成规模的产品品牌破局、新生?
强力转型:根据读者偏好推出个性化图书,销售码洋增1600万元
发展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实干。
重回海燕社后,李勇首先来到了自己最熟悉的发行部,摸“家底”、做调研。
怎么干好发行?李勇总结为“认真”二字。认真对待产品,认真对待客户。30多年过去,那时的青年已然满头白发,但当年的那股子认真劲儿不减反增。2021年,李勇在河南美术出版社任社长时,为了试水直播带货,他第一个走进直播间为编辑“打样”。做发行,他仍然要下一线。
“社长基本上每周都跟我们出去跑发行,只要是需要他出面的,都特别支持。”海燕社分管发行的副社长陈永静告诉记者,今年和李勇一起跑发行的次数相当多,有社长亲自“保驾”,底气尤其足。
“不到一线去,不亲自去谈,就不知道怎样带大家一块儿做。”李勇说。
扎实的调研之后,海燕社的发行策略求真务实:发行要转型,线上线下同步发力,从图书到项目、从活动到平台,全面拓展,融合发展。在他的推动下,海燕社的发行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展开。
为了探索个性化和多元化生产,发行团队深度对接文轩、博库、京东、当当、淘宝等平台,研判市场规律,寻找发展的“指南针”。2023年8月30日,海燕社一般图书发行部工作人员康锦辉和4名编辑,带着《安的种子》、“金羽毛”、“小兔汤姆”等一批书单,前往四川文轩在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简称“文轩在线”)交流,既推介图书,也听取对方的反馈建议。
“这在之前是没有过的。”康锦辉介绍,只有更深入的交流沟通才能找到更多合作点,发行末端的反馈也可以为图书策划提供新的思路和灵感。
陈永静介绍,今年,海燕社发行团队基于对不同年龄段、不同阅读偏好读者需求的精准分析和定位,策划出版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图书产品,预计共定制合作40余种图书,销售码洋增加1600万元左右。
在李勇看来,营销必须强强联合。2023年以来,海燕社与头部大V的互动合作尤其频繁,抖音图书主播洪帮主到海燕社绘本馆,现场直播带货两次,每次销售码洋100多万元,董宇辉及少儿图书知名博主王芳、周周也与海燕社建立起合作关系。
与此同时,线下渠道也在不断创新。李勇多方牵线搭桥,为团队开拓新渠道,对接武汉新新传媒旗下的爱德少儿品牌,以产品优势叠加渠道优势,实现资源互补。
一年间,发行转型,初见成效。
“今年上半年,尤其线上渠道的增长还是很明显的,甚至超过了预期。”陈永静介绍,京东新媒体业务板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29%,与文轩在线项目合作增长了133%。
2023年12月28日,海燕社工作人员在第二届书香河南全民阅读大会活动现场直播荐书
内容为王:两个月20多次审稿会,精益求精做出“中国好书”
虽然在少儿出版的发行工作上,曾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李勇始终笃定,“内容为王”才是真理。
重新梳理在业界已颇具影响力的“绘本中国”产品线,李勇陷入思考,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让少儿出版事业长青?
答案仍然是内容。在出版业摸爬滚打数十年,李勇对产品、对内容尤其心存敬畏。在河南文艺出版社主持工作期间,无论走到哪里,他总是随身携带着一沓文稿。开会间隙、出差途中,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看:“内容是根本,多看一次,就多一重把关。”
李勇坚信,少儿图书出版的门槛其实更高,需要专业的编创队伍、出版体系建设、基础性研究等。
以儿童绘本为例,海燕社副总编辑、“绘本中国”产品线“元老级”人物彭宏宇分享了绘本《蚂蚁的森林》的创作历程。《蚂蚁的森林》通篇不足300字,每个词都经过了反复推敲,不少文字被一遍遍推翻。为确保画风一致,画家张永清每画好一个对页,海燕社就召开一次线上审稿会。连续两个月时间,编创团队通过视频形式召开了20多次审稿会。
2023年4月出版后,《蚂蚁的森林》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爱,后来登上2024年7月“中国好书”榜,版权成功输出至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
《蚂蚁的森林》背后,正是海燕社长期坚守、精耕细作,从引进国外优质绘本到大力开发原创绘本,并与国内一大批绘本作家共同成长的过程。
未来,如何让“绘本中国”产品线从“高原”迈向“高峰”?李勇尤其重视与一流作者、名家大家的合作。
“现在,海燕社特别鼓励争取名家资源,打消了编辑的顾虑。”海燕社副总编辑陈祥说,编辑只要提出一个好选题,社里都会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
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助力海燕社一条条建议、思路,落地为一个个项目、成果:
与北京师范大学图画书研究中心的合作硕果累累,“金羽毛·中国原创绘本”逐渐“兵强马壮”,多个系列被列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也成为近年来海燕社版权输出的亮眼招牌;
与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周锐首次合作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坐在没有骡子的骡车上看戏》,先后入选2024年1~2月“中国好书”推荐书目、2024“中国好书·六一专榜”、第五届年度儿童文学新书榜;
与《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作者郑春华再续前缘,合作打造“漂亮妈妈”丛书。
教育服务部编辑韩青,目前正推进新的绘本项目,以美丽乡村为主题,以布艺绘本为呈现形式。
“为了呈现美丽乡村的质感,我们决定以布艺来展现,这些布都是设计师专门淘的,要看花色、质地是否与文图相匹配。”韩青说,虽然成本较高,还特别耗时费力,但这样的创作想法得到了社里的大力支持。“按照自己的想法毫无顾虑地把书创造出来,这正是出版人的幸福。”
融合发展:书刊互动、泥浆咖啡,绘本有了新讲法
天道酬勤,不负耕耘。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2024年上半年出版物获奖情况中,“海燕社”再次高调进入同行视野,成了“高频词”:十大类奖项、29种获奖图书中,海燕社的图书共11种。
此外,海燕社4种绘本入选“原创图画书2023年度荣誉作品”,《中国豫剧绘本》项目获央视报道,2024年上半年共实现14种优秀原创绘本版权输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海燕社《幼儿智力开发画报》首批50种绘本图书实现大规模版权输出,将在阿拉伯地区出版发行。这是国内较少的以全新产品形态、集中大规模版权输出海外的成功典范。
《幼儿智力开发画报》阿拉伯文版新书发布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而这一成果,得益于《幼儿智力开发画报》“书刊互动”的有益尝试。
在童书的“黄金时代”, 只要产品规模够大,就不愁卖不出去,现在远非如此。李勇认为,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一定要做好产品规划,不能“野蛮生长”。
这种规划,在《幼儿智力开发画报》的发展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陈祥介绍,《幼儿智力开发画报》在做绘本选题策划时,会提前规划、分类,有意识地去贴合海燕社出版的各类图书主题,尽管是杂志,却严格对标图书出版标准,每期杂志的编校过程可能长达三四个月。“严苛的审核,庞大的作者资源,黏性不断增加的用户群体,既为‘绘本中国’积攒了‘资源库’,也开发了潜在读者。”
面对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时代浪潮,创新,是共识,也是共进之举。
按照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统一部署,海燕社深入推进技术与内容深度融合,在数字内容研发、平台部署、数字资产梳理、IP孵化等方面共同发力。
面对新环境,尝试新项目,困难不言而喻。但海燕人有底气,在他们眼里,无论面对什么棘手的问题,社长李勇永远“稳当”“不急”“有思路”。
在数字化技术加持和团队共同努力下,海燕社的一系列产品稳扎稳打,逐渐呈现出全新面貌:
依托“金羽毛·中国名圣系列”,设计“南阳四圣”文化研学方案、绘本课程和配套活动资源,将绘本与中小学生研学实践课程需求相结合。
“金羽毛·战争中的父与子”丛书,与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合作,开发绘本课程,并在该校持续开设课程。
依托《强国记》《开路先锋盾构机》,设计盾构机折纸模型、课程,持续推动科技馆常态化研学落地,联合新华书店开设盾构机主题阅读空间,研发盾构机主题的咖啡、泥浆奶茶、盾构机谷子……
越来越多的豫版绘本,走出河南、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创新尝试,新鲜出炉,为少儿出版注入新活力,也正在成为海燕社攀上新高峰的动力。
(本文编辑:杨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