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是小河丁丁在小说之外精心耕耘的另一创作领域,作为一名始终执着于创新和突破的儿童文学作家,他总是能用手中之笔绘出鲜活不凡的童话图景。近期,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童话集《童话家园》是其潜心探索后的又一佳作,包括《小醒虫和小瞌睡虫》《穿越彩虹》《森林之神》《天坑桃花》四篇童话。其中,《小醒虫和小瞌睡虫》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作家凭借一颗灵动热诚的赤子之心,通过两只神奇小虫在外冒险的波折旅程,再次向我们展示了生活的绚丽与生命的富饶,传递出直抵人心的感动和暖意。

未标题-1.jpg

小河丁丁/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24年6月

《小醒虫和小瞌睡虫》的情节并不复杂,讲述的是两只小虫结伴远行的故事。不过,童话的主角可不是生活里随处可见的普通虫子,而是拥有控制世间万物沉睡和苏醒能力的作息虫。这样的身份设定,让人不得不感叹作者独特奇妙的创造思维。的确,个体的生命旅程不就是在醒着和睡着两个状态的来回切换中行进的吗?作息虫的出现,无疑为这一日常现象增添了奇异的神秘气息,而与其神力相匹配的特殊身体及其生命特征,更使这一形象生成了别样的艺术魅力。这些长着翅膀的小人,体型十分微小,如空气中飘扬的尘埃一般,他们的生命也极其短暂,只有短短的一百天,作品因此而显示出略带哀伤的叙事氛围。但与此同时,作家赋予这些小人或积极昂扬或天真迷糊的性格特征,由此冲淡了故事的忧郁气氛,一种热烈蓬勃的生命感觉始终飘荡在文本中,使人内心感到无比欢愉。

作息虫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让万物适时醒来和睡去,作家称这为“义工”。故事主角之一的小醒虫却偏偏拒绝做“义工”,它总是说:“我不爱做义工,一天玩到晚,玩一辈子。”这不禁让人想起住在永无岛的彼得·潘,他永不长大的姿态和小醒虫玩一辈子的愿望在儿童心理上的共鸣,展现出童年精神跨越时空的奇妙共振。小醒虫以勇敢自由的童心向世俗规则发出大胆挑战,这不仅为童话镀上了闪耀着童年光芒的夺目亮彩,也在深处传递出作家与儿童为伍的坚决态度。小醒虫的童稚之言,就这样开启了一个开阔辽远的世界,跟随着他的脚步,我们可以真切地体会平凡生活的欢欣与动荡,自我生命的向往与迷茫。

离开家的小醒虫如愿穿梭于天地间,恣意地随着气流飘动。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产生的真实阅读感觉,使我们仿佛也化作肆意飞翔的作息虫,时而在云层之上享受阳光照耀,时而在森林和河流间感受清风吹拂,好不畅快。如果说,对世界饱含热情的游觅构成了童话轻盈愉快的主旋律,那么新鲜过后小醒虫心里的惶惑,则赋予了这部作品书写成长的深刻内涵。自由与迷茫好似存在着天然的共生关系,尽管小醒虫能在偌大的世界无拘束地往来,但他始终无法获得内心的安定和归属。这是生命的常态,也是每个个体需面对的人生课题。幸运的是,小醒虫遇见了懵懂单纯的小瞌睡虫,他们相知相遇的生命经历为这一人生课题添上了生动的脚注,同时铺就了童话温馨热闹的浪漫底色。

在小瞌睡虫的要求下,两只小虫开始在森林里“假装干活”。他们一会儿为夜晚的猫头鹰催眠,一会儿让捕食青蛙的蛇深深睡去,游戏的欢乐在字里行间表现得淋漓尽致。“假装”这一充满孩子气的行为设定可以说是神来之笔,不但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所在,还巧妙缓解了“义工”本身带有的严肃气息。正当两只小虫玩得不亦乐乎之时,一场危及生命的大雨突然来袭,作者真实细密地描绘了这场灾难的发生,着力刻画小虫们被水流冲起、抛落的过程,让我们的心随之一起紧张颤动。正是经由这场大雨,小虫间内心的隔膜被悄然打破,当他们在水中紧紧握住对方的手时,两个微小的生命实现了彼此情感的接纳和交融,亲密关系的珍贵意义由此得到了极大彰显。

大雨过后,两只小虫来到了陌生的城市。随着“假装做义工”的进行,他们全身心地感受着城市生活的纷繁复杂,并在默默帮助大众的过程中实现着自我的生命价值。借由义工之旅,小河丁丁以充满爱意的笔触勾画出世间百态,不论是照顾婴儿的家庭,还是紧张忙碌的办公室,抑或是爱恨交织的检察院,都充分地体现了作者对日常生活的细致体察。这些看似琐屑的生活片段,内里都包裹着一个个和煦生动的感人瞬间,于是,这个充满梦幻色彩的可爱童话,渐渐生长出了柔软轻盈的现实之翼,带给人拥抱未来的温情与力量。

童话的结局自然是圆满的,然而在最后,我们还是听到了熟悉的争吵声,小醒虫的张扬个性再次复现,故事犹如陷入了无尽循环中。离家远行的故事或将再次重演,但我们依然相信,他们生命中永不遗落的童年精神,一定会成为穿越一切的光亮,照亮远行路上的黑暗角落。对比小河丁丁之前的童话作品,《小醒虫和小瞌睡虫》开始褪去鲜亮浓郁的民间色彩,并在质朴真挚的讲述之中融入了现代童年关怀与人文情感,愈加令人动容。愿小河丁丁在童话世界里继续自在行走,不断探索,走向辽阔。

(本文编辑:周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