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诺亚
出版社: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诺亚的《白夜梦想家》是一部没有束缚、不见定势与套路的童话。
《白夜梦想家》起笔于病房,在第一维空间里,医护人员们都在向一个女孩许诺:睡一觉,一切都会好。恰逢女孩生日,她惦记着妈妈买蛋糕用没用打折券,但没有等来任何人。沮丧的女孩在心中默念“不要醒来”。而下一章开篇,就是一个声音不断呼唤她“醒一醒”。女孩醒来,进入了奇异的第二维空间,这里是现实的校园,却又透出荒诞缥缈,女孩成了一个没有名字的人,但没有人觉得她没有名字很奇怪,渲染出女孩没有“存在感”的境况。渴望逃离的女孩,又忽然听到一声低沉的感叹,“五百年了”。第一维故事里,女孩最喜欢的娃娃是齐天大圣。第二维故事里,无名的女孩忽然听到呼救,她被指认为“师父”。于是,故事迅速落入第三维空间。这个空间如此熟悉,它是拨动了数代儿童心弦的经典之作《西游记》。不过,此时的齐天大圣是一颗“北极星”,女孩则成了北极星的师父。女孩决定解救北极星,陪着北极星“北游”,让北极星回到天上,以便向它许愿。接下来,一路会齐师徒四人组,大家满怀憧憬,向北极出发。
在奇妙幻想之外,作家还从容地与“现实”“当下”打着招呼,赋予故事生活气息。比如开篇时,女孩曾关心妈妈买蛋糕用没用打折券;到了另一维故事里,那张压制北极星的魔力符咒,上书的四字竟然是“蛋糕八折”。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巧妙呼应,生成一种颠覆性的对撞感、喜剧感,显然,面对这个没有存在感的女孩,作家并不是直抒温情,而是努力化滞重、悲伤为轻盈、诙谐。
《白夜梦想家》明显具有“后现代”的思想因子,随处可见现代性的调侃、颠覆、解构、戏仿、拼贴、戏谑。比如,写着“蛋糕八折”的符咒;女孩和北极星是被“海带”和“紫菜”抓到“龙宫”的;师徒预想即将面对的“龙王”,结果是一只小小的“海马”……作品显然在消解崇高,并由此产生喜剧感。
又如,作品每一章的结尾,都有一位令人瞠目结舌的角色。北极星,因为一次“行星大宴”没有受邀而大闹太阳系,却被女孩一句话点醒:它是一颗“恒星”,为何要受邀参加行星大宴?北极星浑身一震,感叹自己白白被压了五百年。介怀于自己是异类的龙王三太子“球藻”,一心想变成能自由游动的鱼,最终发现,自己苦苦追求的愿望与内心最渴望的状态形成了颠倒。这些极具反转的设计,在产生喜剧感的同时,也指向心灵深处的盲目从众与自我迷失。
“后现代”思潮影响下的作品,往往会以“颠覆”的方式指向虚无,但诺亚的《白夜梦想家》背后却是饱满的温情和善意。旅途中,女孩收获了被保护的温暖;穿越了猫之国,努力不被诱惑,坚持“自我”;再来到镜子国,变得更加勇敢,并能够帮助他人。一路北行,女孩修复了曾经失去的安全感,也建立了自信心。
可以确认,这是一幅孤独、恐惧、失去信心的女孩的心灵成长画像。北极星一角,是曾经的齐天大圣——想象世界中无所不能的护航者、百般迁就的引路人,也可视为女孩父亲的精神化身。作品寄予每个人物形象不同的寓意,有些是美好动人的,比如对爱的期待:一只豚鼠的愿望是屯满一亿颗石头,见到父亲。自己力所不及时,便有意做坏事,让别的豚鼠拿石头砸它。豚鼠虽然怕疼,但更想要石头,这情节触动人心。还有些是放大心灵问题的,比如那只北极兔,写活了令人尴尬的、带着优越感的同情,针砭了廉价的悲悯和刻意的煽情。
《白夜梦想家》虽然以想象为主要推动力,但又极为注意细节刻画。每个想象出来的角色,都有言语、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北极星靠它的五个角去完成各种充满感情色彩的动作,写得生动、可爱。
《白夜梦想家》在努力走向一条当代童话创作之路,生动呈现了想象之美、情感之美、浪漫之美。
(本文编辑:周贺)